见《江西草药》。为合掌消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太医局考试医生的制度之一。用以考查其对人体解剖、脏腑之源等理论的掌握情况。即今之解剖、生理学考试。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密蒙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颅囟经》。即历瘠疳疟。详该条。
病证名。徐大椿《女科指要》:“产后冲任虚热,膀胱气不施化,故小便涩痛,滴沥难出谓之溺淋。”相当于五淋中的热淋。
经穴名。代号ST3。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手足阳明、阳蹻之会。位于面部,与鼻翼下缘平齐,正视时,直对瞳孔。一说“在鼻孔下,侠水沟旁八分”(《太平圣惠方》)。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并有面
病名总称。出《卫济宝书》卷上。称癌、瘭、疽、痼、痈五者为痈疽的五发。详见各该条。
【介绍】:宋代红教喇嘛。1012年在桑鸢寺乌兹经堂内发掘出密藏的《四部医典》手抄本。为《四部医典》传世作出贡献。
病证名。因阴虚阳气上逆所致。《证治汇补·胸膈门》:“诸阳气浮,无所依从,呕咳上气,此阴虚成呕。”治宜滋阴降气。可用六味地黄汤加石斛、沉香等。大便不通者,宜兼通秘结。
病证名。指气虚所致的脘腹胀满。《医林绳墨·臌胀》:“由其忿怒太甚,不能发越,郁结中州,痰涎停住,乃成满也。久而不食,以致气虚,则曰气虚中满。宜当塞因塞用,治以二陈汤去甘草加参、术、厚朴、山楂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