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肠病

大肠病

六腑病候之一。大肠为传导之官,与脾胃同候。大肠与肺相为表里。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大肠客寒积热宿滞瘀积,或气虚津枯所致。临床表现多见大便异常,并可兼见肺脾症状。《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太平圣惠方》卷六:“寒则肠鸣泄利,食不消化,皮肤干燥。”“热则肠结胀满,善气喘咳,身面热,喉中噎。……大肠有宿滞,则发热寒栗如疟之状,秘涩不通。”《本草经疏》:“大肠实四证,便硬闭,肠风下血,属大肠湿热脏毒,属血热肠痈,属大肠实火。”“大肠虚四证,虚热便闭不通,属血虚津液不足;虚寒滑泄不禁,属气虚;肠鸣,属气虚,脱肛,属气虚兼有湿热。”治宜通导腑气、化滞消积、补气固涩等法。

猜你喜欢

  • 暴惊

    病证名。小儿突然发惊、啼哭,形气欲脱者,多由小儿气怯,猝见生人,异物,或闻大声巨响,以致精神闷乱,气逆痰聚而致。治以镇惊安神为主,如秘旨安神丸。

  • 伍耳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耳中疳臭。多由湿热相搏,上冲于耳而成。治宜清热燥湿,用交感丹(《证治准绳》:香附子、茯神、黄连、桂心、甘菊花)。参见脓耳条。

  • 哑惊

    病证名。惊风之一。清·许宣治《许氏幼科七种》小儿惊风发搐“壮热痰涌,抽掣无声者,俗名哑惊。”用羚角钩藤、琥珀抱龙丸。

  • 饮后即便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小便闭癃源流》。由于精气衰耗,不能输于脾、归于肺所致。其症饮入立觉至脐,即欲小便。宜用补中益气汤等方。

  • 童子痨

    疳痨的俗称。详疳痨条。

  • 战胎

    见曾鼎《妇科指归》。指孕妇临近分娩时转胎引起的腹痛。

  • 月运

    见清·吕种玉《言鲭》。指月经,详该条。

  • 方氏脉症正宗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学正宗》。4卷。清·方肇权撰。刊于1746年。本书以脉诊与辨证为纲,卷1以辨脉为主;卷2~4分述内、儿、妇、外各科多种病症证治,每一病证分述病因、辨证、治法、方药及治案;卷末附常用

  • 津泄

    水液外渗。《素问·宝命全形论》:“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

  • 太渊

    经穴名,代号LU9。出《灵枢·本输》。别名大泉、太泉、鬼心。属手太阴肺经。俞(土)、原穴。八会穴之脉会。位于掌后腕横纹桡侧端,当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及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