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灰菜
见《黑龙江中药》。为大叶藜之别名,详该条。
见《黑龙江中药》。为大叶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本草纲目》卷十三贝母条下。即人面疮,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为鹿角菜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2卷。清·严燮撰于1864年。本书集诸医家之言,取“照医之灯”、“光明显耀”之意而题名。卷上医论、阴阳、五行、治法、望闻问诊;卷下察舌辨症、脉诀。大多用韵文、歌诀记述,并加注释。内容较简略。
开始切脉。《难经·五难》:“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诊家枢要》:“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之间者,阳也,亦心肺之应也。”
出南北朝《公羊传》。又名孪生、孖生、双产、骈产、釐孳、健子。指一胎生二婴。
即疾脉。详该条。
《时病论》卷四方。煨石膏四钱,滑石、茯苓各三钱,制半夏一钱,东洋参(或西洋参)、麦门冬各二钱,甘草六分。加粳米一撮为引,水煎服。治暑热盛极,元气受伤。
即法征麟。详该条。
《验方汇辑》卷五方。当归尾、桃仁(去皮尖)、煨大黄、牡丹皮、干漆(炒烟尽)、肉桂、牛膝、莪术各30克,三棱(醋炒)15克,麝香1.5克。为末,用皂角15克,芫花6克煎汤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即玉衡,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