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蚕子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地笋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地笋之别名,详该条。
方书。3卷。日人甲贺通元撰于1720年。本书选常用方1500余首,分为57类。每方详考方剂原委,间录古今名医有关论述,阐发古人立方本旨,及治证、加减、煎法、汤使妙意,以知变通。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
病名。泛指阴疽。《灵枢·利节真邪》:“有此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为脓。无热则为肉疽。”
古人认为天体的运行一日一夜环周于二十八宿,运行一宿的距离称为一舍。三舍就是三宿之距(见《灵枢·卫气行》)。
病证名。指患疟后,面黄、肤黄而目不黄的病证。《证治要诀》卷十:“病疟后多黄,盖疟谓之脾寒,脾受病,故色见于面,宜理脾为先。异功散加黄芪、扁豆各半钱。诸痛后黄者亦宜。”本证可见于疟疾后贫血。参见疟黄条。
【介绍】:民国时期医家。新安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曾任上海中医学会秘书长,主编《上海中医杂志》多年。著有《中国医药问题》等书。
见《赤水玄珠》。指经期。
即焠法。详该条。
病名。《重楼玉钥》卷上:“凡喉间红肿似毒两枚,而生在两边者,是为双鹅。”即双乳蛾,详该条。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方。川芎一钱,当归四钱,炮姜四分,炙甘草、荆芥炭、乌梅炭、炒蒲黄各五分,桃仁十粒。加大枣,水煎服。治产后血崩。若气血衰竭,汗多气促,加人参三至四钱。
出唐·侯宁极《药谱》。为常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