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燥火。指感受燥气,津液耗伤,以致化热化火。《时病论》:“若热有汗,咽喉作痛,是燥之凉气,已化为火。”症状尚可有牙龈肿痛,耳鸣,或鼻衄、干咳、咯血等。治以清热生津为主。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泪出于目,肝开窍于目,泪为肝液所化,故云肝为泪。参见五脏化液条。
出《随息居饮食谱》。即枣槟榔,详该条。
证名。即呃逆。《医林改错》卷上:“呃逆俗名打咯忒。”详呃逆条。
见《本经逢原》。即鹿角胶,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肛肿。详该条。
证名。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指大便多粘沫。参见泄泻、痢疾条。
病名。指梅毒性咽炎、喉炎。《喉科金钥》卷上:“杨梅结毒,妄投丹药,伤人脏腑,药毒上攻,咽喉腐败,年久月深,患成天空,鼻孔塌陷。”参见天空条。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孕妇临产、忽然呕吐,或胃气虚寒,或冬月去里衣太早下体受寒,或胎上逼心气逆而呕,治宜和胃温中顺气,加催生之药。……宜温胃汤。”(肉桂、半夏、厚朴、陈皮、香附、当归、川芎、车
即小儿丁奚疳,久不瘥转变而成。参丁奚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