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儿风
见《分类草药性》。为大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大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心主惊,故病多惊悸哭叫,手足动摇,神乱不安等。心热则壮热,心胸热,口中气热,欲就冷,目上窜,目内赤,合面而睡,咬牙,欲言不能。实则发热,烦渴,叫哭,喜仰卧,惊搐。治宜清心泻热,用泻
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有血虚热,必兼燥渴,睡卧不安,宜圣愈汤、人中白丸两方参酌用。”参发热、血虚发热条。
五运六气,天干在上,以五岁为一周,地支在下,以七百二十气为一纪。《素问·天元纪大论》:“上下周纪,其有数乎?”
证名。呕吐之一种。呕吐一般有声有物,若有物而无明显呕声,则称为吐。《卫生宝鉴·补遗》:“有物无声,名曰吐。”详呕吐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湿气偏胜而出现泄泻。脾恶湿喜燥,湿气内盛则脾阳受遏,运化功能失调,故见脘腹胀闷、大便泄泻等症。
即出针。《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意指待病人呼气时出针。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灸猥退风半身不遂法,先灸天窗……次脚髓孔,足外踝后一寸。”近代《中国针灸学》称足髓孔,即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穴。
【介绍】:见王肯堂条。
针刺手法名。出明·徐凤《金针赋》。其法先进针至深部(1寸左右),行紧提慢按六次,觉微凉,再退针至浅部(0.5寸左右),行紧按慢提九次,此为一度,必要时可反复施术。适用于先热后寒,实中夹虚之症。本法以泻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等编。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炮制总论及752种中药材的炮制加工及贮藏方法。196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