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湿热所致的腹泻。由湿热内侵,蕴结肠胃所致。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如泄泻黄稠,腹痛作热,面红口渴,此热湿也,其症多得于夏,以五苓散加滑石、甘草、木通治之。”如兼腹痛舌苔黄厚者,用香连导滞丸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头部中线,枕外隆凸上缘直上1寸处。主治半身不遂。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病证名。①小儿鼻色赤,乃脾胃实热,治宜清脾泻热;用泻黄散。如只微赤,则为脾胃虚热;宜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治之(《证治准绳》)。参见鼻条。②见《中医外科概要》。即酒齇鼻,详该条。
见针灸全生条。
见《中药志》。为锁阳之别名,详该条。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白花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详瘴条。
见幼科发挥条。
病证名。指脾肾阳浮不敛的发热。《金匮翼·阳浮发热》:“阳气虚浮,其端有二:或脾胃气虚,阳浮于外。其症上见呕恶,下为溏泄,其脉大而不实,身虽大热,切忌寒凉,宜甘辛温药温其中,使土厚则火自敛也;或肾虚火不
【介绍】:见朱沛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