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晋代医生。字敬之。治病常兼用符咒等。
医史著作。谢观编。刊于1935年。作者对中国医学的分期、变迁、医书、医方、学派、医学各科、疗法、疾病,以及有关中西医汇通等都作了专题论述,本书能由博返约地阐述医学源流,可供医史研究参考。
指面部肌肉消瘦。多因体虚久病,气血耗损所致。《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皆少,则面瘦恶色。”
病名。见王兆铭《中西医结合痔漏临床证治》。外痔的一种。即肛缘皮下静脉曲张,肛周可见椭圆或环状块物突起,慢性经过,症状不显,不须医治。
病名。蛊毒病之一。《诸病源候论·蛊毒病诸候》:“其脉缓而散者,病发之时,身体乍冷乍热,手脚烦疼无时节,吐逆,小便赤黄,腹内闷,胸痛,颜色多青,毒或吐出,似蜣螂有足翅,是蜣螂蛊。经年不治,啖人血脉,枯尽
病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又称暴泻。暴,有急骤、猛烈意。有因寒邪传脾所致者。《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又有暴泄,太阳传太阴,大肠不能固禁,卒然而下,大便如水,其中有小结粪硬物,欲起又下
【生卒】:1914~1984【介绍】:字鸿滨。四川江津人,对古典文学有较深造诣,后从师学医,曾于上海国医学校就读,侍诊陆渊雷等名家。五十年代后相继任重庆中医学校教务主任、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国务院
【介绍】:金代医生,曾任太医院保全郎。1168年(大定八年)曾赴西夏为大臣任得敬治病。
经脉名。即手少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少阴脉:循筋兼(廉),出臑内下兼(兼),出夜(腋),奏(凑)胁。其病:肋痛。诸病此物者,皆灸臂少阴脉。”又:“臂少阴脉:起于臂两骨之间,之下骨上廉,筋之一,出
宋·薛轩《坤元是保》:“产后危证有四:呕吐、盗汗、泻痢、喘息是也。并见者死,仅见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