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精气内虚,为邪气所兼并而出现的精神症状。《素问·宣明五气篇》:“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五。即疖生于乳房部者。证治同疖。
【介绍】:明末医生。字思兰。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撰有《医案》一卷(1644年)。
指湿气过甚。《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参见湿气条。
病证名。指结胸之因外感病邪所致者。《医学衷中参西录·论结胸治法》:“结胸之证,有内伤外感之殊。……外感结胸,伤寒与温病皆有。伤寒降早可成结胸,温病即非降早亦可成结胸,皆外感之邪内陷与胸中痰饮互相胶漆也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王裕庆条。
书名。5卷。清·许克昌、毕法合撰。刊于1831年。卷1~3总论外科证治,并按头、面、眼、鼻、耳、口、唇、齿、舌、喉、项、胸、乳、腋、胁、肋、肩、膊、臂、手、背、腰、腹、二阴、股、膝、胫、足的次序分述各
病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即胬肉攀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