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冲风泣下

猜你喜欢

  • 口齿类要

    书名。1卷。明·薛己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书中记载了茧唇、口疮、齿痛、舌症、喉痹、喉间杂症等十二类口齿科疾病的辨证验案与方剂。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

  • 萧文休

    【介绍】:见萧吉条。

  • 神效千槌膏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木鳖子五个,松香四两,铜录、杏仁各一钱,乳香、没药各二钱,蓖麻子(去壳)七钱,巴豆肉五粒。捣膏,浸凉水中,用时随疮大小,用手捻成片,贴疮上。治疮疡疔毒初起,瘰疬,

  • 右阴疮

    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详左阴疮条。

  • 大嘴赤脉附睛障

    病证名。见清·佚名《眼科统秘》。大嘴即大眦。即大眦赤脉传睛。详该条。

  • 产后阴下脱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包括产后子宫脱出、产后子宫不收。产后下物如钵。多因宿有虚冷,产时用力过度,其气下冲所致。症见子宫脱出或伴有阴道壁下垂等。治法参见子宫脱垂条。

  • 胆病

    六腑病候之一。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少阳属胆,与肝相为表里。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因肝气有余、湿热蕴胆、胆气虚怯或猝受惊恐所致。肝气与七情有密切关系,故胆病多有胁痛及精神神志方面症状。胆内藏清汁而

  • 痞硬

    痞,气隔塞不通;硬,自觉胀满发硬。一般指胃脘部胀满不适,如有硬物堵塞的自觉症状。《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汗出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 子母疟

    病名。疟疾之一。《医略十三篇》卷九:“有日一作,夜一作,俗名子母疟。……或间疟,当期日二作,俗名间日子母。”参见疟疾条。

  • 痢症三字诀歌括

    见三字经合编六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