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六腑以通为用

六腑以通为用

素问·五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指出了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特点,举凡胃的腐熟水谷、主降浊,胆的疏泄胆汁,小肠泌别清浊大肠的传泻糟粕,膀胱的排泄小便三焦的通调水道等,都是传而不藏的。要使六腑的出纳、消化、转输等主要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必须保持其通畅无阻。后世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对六腑病证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 同精

    同样都是以保养精气为目的。《灵枢·五乱》:“补泻无形,谓之同精。”

  • 冬虫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冬虫夏草之简称,详该条。

  • 高士亿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玉章。金城人。与弟子罗济川等于1867年撰《素问直讲》(又称《黄帝内经素问完璧直讲》)。

  • 瞳子髎

    经穴名,代号GB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后曲、鱼尾,太阳、前关。属足少阳胆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位于目外眦外侧0.5寸,眶骨外缘凹陷处。布有颧面神经,颧颞神经和面神经的颞支;并有颧眶动、静脉通

  • 客主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又作容主。即上关,见该条。

  • 消山虎

    见《广东中草药》。为伤寒草之别名,详该条。

  • 补肺阿胶汤

    即阿胶散第一方作汤剂,治证同。见阿胶散条。

  • 泥菖蒲

    见《本草纲目》。为水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 糜茸丸

    《普济本事方》卷二方。麋茸(酥炙黄,燎去毛,如无以鹿茸代)、菟丝子(酒浸、晒干,用纸条子同碾取末)各一两,炒大茴香半两。为末,用羊肾二对,酒浸煮烂去膜,捣和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温酒或盐汤

  • 下盛

    指病邪盛于下或滞留于下部。《灵枢·卫气》:“下盛则热。”《素问·脉要精微论》:“下盛则气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