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痰热壅阻于肺,发生喘咳的病理。多由外邪犯肺之后,郁而化热,热伤肺津,炼液成痰,痰与热结,壅阻肺络所致。症见发热、咳嗽、痰鸣、胸膈满闷,咯黄稠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呼吸迫促、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出《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九。小儿齁喘而痰邪壅盛者,多因痰邪内伏,复感风寒之邪,壅滞于肺所致。症见胸满气促,痰多食少。无表寒者,宜豁痰降气,用枳实汤;兼表寒者宜解表化饮,用小青龙汤。
古刺法名。以其所刺之处均和经脉有关,故名。①九刺之一。《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是指于经脉结聚不通之处(如压痛、郁血等)进行针刺的方法。②《灵枢·禁服》:“不盛之虚,以经取之,名
五神脏与四形脏的合称。神脏指五脏;形脏指胃、大肠、小肠、膀胱。《素问·三部九候论》:“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参见神脏、形脏条。
①十天干组合的变化关系。《标幽赋》:“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参见五门十变条。②古代文献名。为《难经》所引述。
【介绍】:见汪光爵条。
病证名。指寒邪束表,误用寒凉,以致寒郁化热。其症“形如芝麻,细细白泡,似乎疮,痒痛全无,惟胸腹胫内居多”(明·秦景明《幼科金针》)。治宜清热透发,用加减柴胡汤(柴胡、黄芩、连翘、牛蒡子、桔梗、山栀、葛
即五运三气。详该条。
证名。指带脉不和出现的病症。《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脉经》卷二:“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中分不运,必病腹满。阴阳两虚
见《草药手册》。即泥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