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新生儿硬肿症,与肉硬相近似。以皮肤硬肿、冷、紫暗、舌质紫,口鼻流出血水为特点。其发病以先天禀赋不足,元阳虚弱,寒凝经络,气滞血瘀为多。常见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寒冷季节发病较高,亦有少数因外感邪热
【介绍】:见霍应兆条。
骨名。出《灵枢·五变》。解剖学同名骨。在眼眶的下外侧,左右各一。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曲骨,见该条。
即冲服剂。详该条。
即泻肝。详该条。
乳母忧思气结哺儿,令儿致病。因思则伤脾,儿饮其乳,则病吐泻腹胀,面黄而啼(《证治准绳》)。
即右半身不遂。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参左瘫右痪条。
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腰部,当肾俞穴直下3寸处。主治消渴,小便频数等。艾炷灸3~7壮。
出《本草图经》。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