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草药》。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证名。指心烦意乱。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参见烦、烦躁条。
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风热毒气,客于腠理,热毒搏于血气,蒸发于外,其皮上热而赤,如丹之涂,故谓之丹也。”详有关丹病各条。
指热邪壅阻于肺,发生高热喘咳的病机。主要证候有发热、咳嗽、痰稠黄或痰中带血,甚则呼吸迫促、胸胁作痛,舌边尖红,苔黄干,脉洪数或弦数。多见于呼吸道感染等疾患。
经外奇穴名。见肩三针条。
病名。见《症因脉治·霍乱》。即寒气霍乱。详该条。
开窍法之一种,又称豁痰醒脑。治疗痰证神昏的方法。分热痰、寒痰两种。热痰症见痰盛气粗、神昏谵语、身热烦躁、舌红苔黄,用牛黄丸、至宝丹。寒痰症见痰涎壅盛、神昏不省、面色青白、手足冷、脉沉,用苏合香丸。
《金匮要略》方。木防己、桂枝各二两,人参、茯苓各四两,芒硝三合。水煎去渣,入芒硝,再微煎,分二次服,微利则愈。治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服木防己汤,虽好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市南开医院)。金钱草30克,草薢、海金砂各15克,琥珀(冲服)1.5克,石苇、冬葵子、篇蓄、瞿麦、车前子、滑石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功能清热利湿,通淋化石。治输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