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见点、放点、见苗。为痘疮将现的迹象。小儿出痘,一般发热三日后见点,热势较缓,皮肤上即见淡红色的痘疹,光泽稀落深藏于皮肤内,摸之有坚实感。《医宗金鉴》分顺、逆、险三证。①发热三日见点,热减身和,不渴
与温和灸相对而言,凡可使患者产生烧灼感觉的灸法,称之为烧灼灸,如化脓灸等。
痧证之一。《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热痧》:“此系外受热邪,发热狂躁,一周时不治则死。治法:用三指拍曲池穴,拍出紫黯块,刺出微血;用香油钱刮两臂臑穴,余同上寒痧症各穴,服绿豆清汁碗半而愈。”参见痧、阳痧、
即趾骨关节。
病名。《疡科选粹》卷一:“发于足趺名曰阳疽。”指生于足背之痈疽。证治见脚发条。
【介绍】:见巫妨条。
病名。《咽喉经验秘传》:“连环疳口风自舌下起小泡,初起一个,又起一个,甚至三五七八个连珠生起。”多由心火上冲所致。治宜清心解毒。可选用导赤散、泻心汤等加减。参见连珠喉风条。
病证名。多因郁怒伤肝而起。《银海精微》:“眼昏而泪,胞肿而软,上壅朦胧,酸涩微赤,是谓之气眼。”
①道家养生术语。①指人工炼造的可以服食的丹药。《隋书》:“金丹玉液,长生之事,历代糜费,不可胜纪。”②指唾液。道家认为,吞饮玉液,可以长生。②经外奇穴金津玉液穴之一。见金津玉液条。
①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章门,见该条。②经外奇穴别名。《千金翼方》:“多汗,四肢不举少力,……灸长平五十壮,在侠脐相去五寸,不针。”所述与长谷同位。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作长谷别名,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