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中暑

产后中暑

病名。见《石室秘录》。多发生于产后1~3天内。因产后气血未复,盛夏炎热,暑邪乘虚侵袭肌体,阴气卒绝,阳气暴壅,经络不通而致高热,神志不清等症。若热中于里,兼见心烦口渴,大汗面赤,脉洪大,治宜生津止渴,方用《伤寒论人参白虎汤。若脏热内炽,热甚伤津,烦渴,大便不通,甚至发斑,宜涤除胃热,方用玉泉散(生石膏,粉甘草);若热毒入营,燔灼脏阴,症见谵语四肢抽搐,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脉细弱,治宜清热养阴,方用清营汤生脉散加减。针刺十宣放血等法。若证状初起,出现头晕恶心,胸闷心慌,口渴汗多,为预防中暑,可用清暑益气法,方用清暑益气汤(苍术黄芪升麻人参白术神曲泽泻黄柏当归青皮麦门冬、干葛、甘草、五味子)。

猜你喜欢

  • 九科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名称。宋代始分医学为九科,即大方脉、风科、小方脉、眼科、疮肿兼折疡、产科、口齿兼咽喉科、针灸科、金镞兼书禁科。清初沿袭明末制度分医学为十一科,不久即改为九科,即大方脉、小方脉、伤寒科

  • 单伏

    一手伏脉。详伏脉条。

  • 酒毒发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酒毒发疽。由过饮酒,膏粱厚味积毒所致;此病多发于脊背,初发如弹,次大如拳,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时麻时木,疼痛剧烈,可伴见全身拘急,二便涩滞,及头面手足虚肿,泄泻似痢。初宜

  • 肺底

    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灵台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②至阳穴别名。出《医学原始》。各见该条。

  • ①出《灵枢·经脉》等篇。泛指各类络脉。如罗网状,无处不到,由大而小。通常分别络、浮络和孙络等类。它的作用是加强表里经脉的联系,并通达经脉未能行经的器官与形体部位。②专指别络。《素问·调经论》:“先客于

  • 心跳心慌

    证名。指心悸、怔忡。详心悸、怔忡条。

  • 拧痧

    推拿手法名。即提痧。见该条。

  • 加味泻白汤

    《症因脉治》卷一方。桑白皮、地骨皮、桔梗、杏仁、防风、黄芩、栝蒌仁、知母、薄荷、枳壳、橘红、甘草。水煎服。治外感风邪伤肺,恶寒发热,咳嗽痰喘,腋下作痛,痛引缺盆,脉右寸浮紧。若口渴,加石膏、天花粉、竹

  • 将瘟舌

    即红艳舌。详该条。

  • 济生橘皮竹茹汤

    即橘皮竹茹汤第二方,见橘皮竹茹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