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羊角扭,详该条。
证名。出《灵枢·癫狂》。①跳动不宁为悸。心跳不宁者称心悸,脐下搏动者称脐下悸。《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证治准绳·杂病》:“《伤寒明理论》释悸字云:悸,心忪也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圆翳外障,薄而且圆,其色白,大小不等,十有九掩盖瞳神,亦名遮睛障。即圆翳外障。详该条。
①《灵枢经》篇名,通,精通;天,各人的天然禀赋。本文指出要精通人的不同特点而论治,故名。内容根据人的禀赋不同,及阴阳偏盛偏衰和不盛不虚的道理,把人划分为五种类型。即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
书名。3卷。清·曾鼎撰。刊于1814年。作者认为“治病定症,务在诊脉为主”,故此书着重阐述脉学。上、中卷论切脉的重要性,切脉法,并阐发《濒湖脉学》、《四言举要》脉学义理。下卷以问答形式论述伤寒五法大旨
病证名,又名大衄。指耳、目、口、鼻、前阴、后阴九窍同时出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凡荣卫大虚,府藏伤损,血脉空竭,因而恚怒失节,惊忿过度,暴气逆溢,致令腠理开张,血脉流散也,故九窍出血。”亦可因
综合性医书。清·奎瑛撰于1842年。4卷。本书包括药性与脉诀二编。药性按平、温、寒、热性分类记述,并以药物的药性结合升降浮沉和配伍的原则予以阐述;脉诀简述诊脉各法,并介绍望、闻、问、切四诊,内容简略。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子宫脱垂。详该条。
简称五入。《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如酸入肝,肝经的病变,可选用酸味的药物治疗或作引经药。
即补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