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转香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蜘蛛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蜘蛛香之别名,详该条。
指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主要穴位。《灵枢·四时气》:“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痏。”见五十九刺及热病五十九俞条。
见《本草纲目》。为莲子心之别名,详该条。
五疳之一。又名惊疳。是因小儿恣食肥甘,积滞生热,热传心经所致。症见患儿面红,眼白中有红丝,高热,有汗,时时惊烦,咬牙弄舌,口燥渴饮,口舌生疮,胸膈烦闷,睡喜伏卧,食欲不振,肌肉消瘦。热重者宜清心泻火,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方。人参、黄芪、桂枝、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炙甘草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炒芍药一钱(后下)。为粗末,水煎服。治亡阳,汗不得出,头眩身慄。
病名。①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蛇瘴、虾眼、南方称著毒。由外伤染毒入于肌肤筋骨所致,或脏腑火毒凝结而成。其证随处可生,好发于手、足指端。《外科大成》卷四:“瘭疽……初出红点,次变黑色,小者如黍
气功术语。肺神的代名词。《简易方》:“肺名皓华。”
儿科著作。又名《慈幼筏》。12卷,卷首1卷。明·程云鹏撰。刊于1704年。卷首论保产;卷1论小儿禀赋、脏能、脉候及胎症等;卷2小儿杂证;卷3~6小儿痘疮的辨证及治疗方剂;卷7麻疹、丹毒、惊癎、发热等;
出《名医别录》。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栝蒌仁一两,青黛三钱。为细末,炼蜜为丸,含化。治伤酒而致的湿痰作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肾俞发、腰疽、连肾发。指有头疽生于腰部肾俞穴(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脊柱旁三寸)处,患者手由下可搭着者。证治见有头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