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胀玉衡》卷中方。桃仁、红花、独活、细辛、山楂、香附、青皮。水煎,加童便服。治倒经痧,即经行之际,适遇痧发,经阻逆行,或鼻衄,或吐血,肚腹肿胀,卧床不能转侧。原著无方名,本方方名来自《杂病源流犀烛》
经穴名。代号KI1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维、阴关。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4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脐下3.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
病证名。一作酒积泻。《不居集·泄泻》:“酒积泄,饮酒太多,清晨作泄,或五更腹痛,泄下黄赤,此酒湿入脏所致,非肾虚者比也。”参见酒积五更泄泻条。
【介绍】:见阎孝忠条。
是用药制丝线(或普通丝线)或橡皮筋等挂断肛门瘘管的方法。亦适用于疮疡溃后形成的瘘管。其原理是利用线的张力促使局部气血阻塞,肌肉坏死,以达到切开瘘管的目的。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十二针尺泽横纹外头接白肉际,名鬼臣……此即曲池。”《针灸大成》易鬼臣为鬼腿,今多从此说。
经穴名。代号:LU2。出《素问·水热穴论》。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距胸正中线6寸处(《针灸甲乙经》)。布有锁骨上神经中、后支,胸前神经分支,臂丛外侧束和头静脉,胸肩峰动、静脉,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夫天哮者,盖因时行传染,极难奏效。其证起嗽连连,呕吐涎沫,涕泪交作,眼胞浮肿,吐乳鼻血,呕血眼红。”类百日咳,详该条。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贯叶连翘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