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系指产后发音不出。产后心气不足,气阴两虚,阴虚则咽喉失于濡养,阴无以化气,气不能上达于喉,故发音不出,或因产后心气虚,为外邪所中而致喑。《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八:“产后不语,因心气虚而不能通于舌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赤疽、风气二疽。总由火毒蕴结而成。若初起疮顶塌陷,干焦色紫,不生脓者危重;红肿局限者轻。初宜服荆防败毒散,次服仙方活命饮消之;将溃气虚者,服托里透脓散;气实者服透脓散,外
出《名医别录》。为牛蒡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鼠妇之别名,详该条。
养生书。即天隐子养生书。详该条。
病证名。出《奇效良方》。指婴儿血分热毒而引起的黄肿。小儿胎热者,初生下肌肤红白,二月已后,遍身黄肿,眼闭不开,作呻吟声。此因胎内有热,或因妊母服热药,热毒遗于胎儿所致。治宜内服清热解毒之剂,外用黄柏煎
见《脉经》。即经水断绝。详该条。
①有胃气之脉。脉象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素问·玉机真藏论》:“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灵枢·终始》:“邪气来
病证名。指肝气上逆所致的头痛。《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证治准绳·头痛》:“怒气伤肝及肝气不顺上冲于脑,令人头痛。”症见头痛目眩、耳聋,颊赤,胁肋胀痛,脉弦等
经穴名。代号LR1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大腿内侧,当耻骨联合上缘旁开2寸,再直下2寸,长收肌外缘处。布有生殖股神经,股内侧皮神经分支,深层有闭孔神经的前支;并有旋股内侧动、静脉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