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益气养血。详该条。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多属战伤救治的专门学科。周代称金疡,为疡医科治疗内容之一。宋代设金镞兼书禁科。元代始设金疮肿科,明代设金镞科。由于其治疗对象多为箭、剑、刀等武器的创伤,故名。参见十三科条。
病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多由肺胃积热,火毒炽盛,痰涎壅塞以致咽喉阻塞,呼吸吞咽不利。常可见于某些咽喉病如喉痈、喉风等及全身性疾患。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术。
书名。3卷(或作1卷)。清·韩善徵撰。韩氏论疟,上本《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下参清代温热病诸学派,阐析疟疾脉、因、症、治等多方面内容,末附古今疟疾医案和治疗方剂。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盖肿于咽之两旁者,为双蛾。”即双乳蛾。详该条。
【介绍】:见施发条。
【介绍】:见舒诏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叔卿。关中(陕西)人。曾据王肯堂《证治准绳》中女科部分,编成《济阴纲目》,门分类别,有纲有目,流传较广。武氏另有《济阳纲目》一书刊行。
小儿烦躁的表现。《婴童百问》:“嗞啀者,心经有风邪,精神恍惚,心躁生风,热多不安,烦久则惊,风多不定,躁久而搐。”治宜清热镇惊,用七物黄连汤;风热重者,用至宝丹。
病名。亦称胎不长、胎不长养、荫胎、卧胎、妊娠胎萎燥、胎弱症。指妊娠至5~6个月时,其腹形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多因血寒、气血虚弱,血热所致。若素体阳虚或孕后过食寒凉之品,戕伐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