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部五脉

三部五脉

小儿察色辨脉方法。《奇效良方》:“小儿三部,面看其色为一部,虎口脉纹为二部,一指脉为三部。五脉者,上按额前,下按太冲,前三部,共为五部。”

猜你喜欢

  • 类经附翼

    书名。明·张介宾撰。4卷。刊于1624年。本书为作者所编撰《类经》的补充。卷1医易,即以《周易》理论和医理相联系;卷2律原,根据古音律理论与医理相联系;卷3求正录,着重发挥了作者所倡导的养阴理论;卷4

  • 三阳之络

    指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飞扬穴。《灵枢·寒热病》:“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马莳注:“如不得汗,当取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飞扬以泻之。盖太阳为三阳也。”

  • 竹阁经验备急药方

    见备急灸法条。

  • 郄中

    经穴别名。《素问·刺腰痛篇》:“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刺其郄中。”王冰注:“郄中,委中也。”

  • 五不足

    出《素问·调经论》。指神、气、血、形、志五者不足。神不足则悲,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不足则恐,形不足则四肢不用,志不足则四肢厥冷。神、气、血、形、志为五脏所藏,其不足,实质是指五脏精气之不足。

  • 左壳

    见《中药志》。为牡蛎之别名,详该条。

  • 聂久吾

    【生卒】:1572~?【介绍】:明儿科医家。名尚恒,又字惟贞。江西清江人。少习举业,万历(1573~1619)年间以乡进士出任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事。暇日究心医术,博览方书,乃精于医,尤擅治痘术。治病不胶

  • 羌活冲和汤

    《伤寒全生集》卷二方。羌活、黄芩、防风、苍术、川芎、生地黄、细辛、白芷、甘草。水煎服。治感冒风寒,四时时疫,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烦疼,有汗或无汗,脉浮紧者。若胸胁满闷,去生地黄,加枳壳、桔梗;呕恶或有

  • 咽喉肿痛

    病证名。为多种喉部疾患之主证。多因于火。火有虚实,虚火者,其人素体阴亏,或伤房劳,阴虚于下,水不制火,虚火上炎所致;实火者,肺经蕴热,或过食膏粱厚味,煎炒炙煿等物,致脾胃积热,薰灼肺系。症见喉关或内或

  • 玉米芯

    见《中医方药学》。即玉米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