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七恶

七恶

证名。指患疮疡时出现的险恶证候。是判断疮疡预后的方法之一,往往与五善并称。①《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烦躁时嗽、腹痛渴甚,或泄利无度,或小便如淋,一恶也;脓血大泄,肿焮尤甚,脓色败臭,痛不可近,二恶也;喘粗短气恍惚嗜睡,三恶也;目视不正,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视者,四恶也;肩项不便,四肢沉重,五恶也;不能下食,服药而呕,食不知味,六恶也;声嘶色脱,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肿,七恶也。”②《外科正宗》卷一:“一恶神志昏愦,心烦舌干,疮形紫黑,语言呢喃;二恶身体强直目睛斜视,疮流血水,惊悸不宁;三恶形容消瘦,脓清臭秽,疮处软陷,不知疼痛;四恶皮肤枯槁,鼻动声嘶,痰多喘急;五恶形容惨黑,口渴囊缩;六恶周身浮肿,肠鸣呕呃、大便滑泄;七恶恶疮倒陷,形如剥鳝,四肢逆冷,污水自流。”临证出现其中四项则危重难治。

猜你喜欢

  • 瞳神阔大

    病证名。见清·佚名《异授眼科》。即瞳神散大。详该条。

  • 保光散

    《审视瑶函》卷四方。龙胆草(酒炒)、白芷、白芍药、防风、炒牛蒡子、黄芩、炒栀子仁、川芎、生地黄、当归身、羌活、荆芥穗各等分,炒大黄、甘草各减半。为细末,每服四钱,水煎,食后服。治阳漏,症见眼白天流水,

  • 蒋仪

    【介绍】:明代文人。字仪用。浙江嘉兴人。编有《药镜》4卷。

  • 头旋眼花

    病证名。即眩晕。《医学心悟·眩晕》:“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详眩晕条。

  • 星月翳蚀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风轮生白翳,状如大星,星中有一孔,宛若锥钻,甚者如新月,月上亦有一痕,俨指甲深掐,故曰星月翳蚀,凝脂症之小者。”详凝脂翳条。

  • 食牛肉中毒

    病名。因食中毒和疫死的牛肉而出现中毒症状者。其症“令人心闷,身体痹,甚者乃吐逆下利,腹痛不可堪,因而致死者非一也。”(《诸病源候论·食牛肉中毒候》)。参见食六畜肉中毒条。

  • 酱瓣草

    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马牙半支之别名,详该条。

  • 足太阳标本

    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跟上5寸,指附阳穴。马元台注:“附阳本在外踝上三寸,今曰跟上五寸,则踝下至跟二寸,而踝上有三寸,则当是附阳穴

  • 神芎散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方。川芎、郁金、荆芥、薄荷、红豆各等分。入盆硝适量,为细末,每次少许,搐鼻内。治风热上攻,头目眩痛,鼻塞牙痛。②《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五方。蔓荆子、青黛、川芎各一钱二

  • 肝俞

    经穴名。代号BL18。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背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