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上的今天>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

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

在149年前的今天,1876年7月3日(农历1876年5月12日),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

1874年英商怡和洋行等多家外商洋行组建吴淞铁路公司(WoosungRailwayCo.ltd.)经上海道台沈秉成(他是已故著名书画家沈迈士的祖父)批准,同年12月,上海至吴淞的淞沪铁路工程开工。1876年7月3日,淞沪铁路上海至江湾段通车,每日往返6次。上海火车站设在今河南北路、塘沽路、彭泽路相交形成的一块三角形地块上,今河南北路历史上叫作“铁马路”,彭泽路菜场叫作“铁马路菜场”,就是因淞沪铁路和火车站而得名的。

《开通——第一辆火车从上海始发》

《伦敦新闻画报》1876年9月2日刊就刊登根据上海寄去的照片制版的《开通——第一辆火车从上海始发》铜版画。在画面上能见到满载洋人的火车和围观的中国人。

《申报》报道了此消息,但是,当时无法将照片印到报纸上,所以《申报》没有摄影记者,也没派人去摄影,事后《申报》感到后悔,于是委托日成照相馆补拍淞沪铁路通车场面,7月15日《申报》登载《拍照火轮车》一文,说:“本店现蒙申报馆主托照上海至吴淞火轮车影象,以便装潢寄发各埠,订于此次礼拜,即明日念五日五点钟,本馆携带照相机器,前往停顿火车处照印。惟肖物图形,尤须点缀,故敢请绅商士庶、届时来前、俾同照入,庶形景更得热闹。想有雅兴者,定惠然肯来也。特此预布。日成照相馆谨启。”为了使照片有火车通车典礼的闹猛场面,《申报》号召市民去拍照。现在不少历史影集和书籍中见到的“淞沪铁路通车”的照片就是后来补拍的照片,所以照片上只有围观的中国人,除了火车司机外,见不到一位洋人。

1876年12月1日淞沪铁路全线通车,仅20余天后,12月23日《伦敦新闻画报》又登载《开通——第一辆火车从上海始发》,介绍淞沪铁路江湾至吴淞段通车。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还在建设中就遇上不少麻烦,全线通车不到一年,就被清廷以高于投资成本几倍的价钱(28.5万两)收购,并于1877年10月全部拆除,中国铁路建设事业中断。当然,由于淞沪铁路存在的时间太短,留下的照片或画面很少,淞沪铁路铜版画就愈显珍贵了。

淞沪铁路大事记

淞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路。自上海经江湾至吴淞,长约14.5千米。1866年驻中国的英国公使请求建筑铁路,以便把海运至吴淞的货物经铁路运至上海,未得清政府的批准。

1875年英商怡和洋行组织“吴淞道路公司”,将铁路器材从英国运至中国私自筑路。1876年 6月修成上海至江湾段,7月初正式通车,轨距为762毫米,钢轨每米重13千克,以一台“先导”号机车牵引客货车辆。

建筑期间,沿线人民反对外人在中国修筑铁路,并捣毁“公司”的江湾办事处。1876 年8月列车压死行人一名,群情激愤,“公司”被迫停驶列车。1876年10月清政府与英公使签订《收买吴淞铁路条款》,但“公司”方面仍继续筑路,于 1876年12月1日上海至吴淞全线完工通车。

1877年9月,清政府赎回这条铁路后,即将全路拆毁。1897年2月重新修建淞沪铁路,改为标准轨距,采用每米重32千克的钢轨。1898年8月完成。1904年10月并入沪宁线,改名为淞沪支线。

1938年日本侵占上海后,把这条线何家湾至炮台湾栈桥的线路拆除。抗日战争胜利后,淞沪铁路从何家湾修复至蕴藻浜,全长13.68千米,每日开驶旅客列车。

1958年上海枢纽站兴建,由何家湾修筑支线接南翔站,将这条线的天通庵至何家湾段作为上海枢纽内的货运专用线。

20世纪50年代铁路缩至蕰藻浜南岸,全长14.53公里。解放初淞沪线成为客货运并重的运输线,年客运百万人次。1959年194.4万人次。

1963 年因城市公共汽车交通的发展,铁路沿线天通庵等道口严重影响公共汽车营运。1963年1月春节全线停止客运,后于1988年停掉货运。

1997年4月17 日上海北---江湾站被拆除。

评论:中国的铁路终于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了。“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要想富,多修铁路啊。

延伸阅读:百年沧桑——淞沪铁路

延伸阅读:百年沧桑——淞沪铁路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淞沪铁路,沿线曾是上海军民顽强抵抗日军入侵的战场。

正是清明的温暖阳光下,我来到当年淞沪铁路吴淞镇站旧址。一座寂静中开满鲜花的车站小屋、一段铺着砾石枕木的铁轨、一个50年代的老式机车。站前一座沉默的钟楼跳动的秒针仿佛细数着过去的历史。站台前竖立的石碑依稀倾述着布满瘢痕的往事,这是中国人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淞沪铁路吴淞镇站遗址纪念广场

淞沪铁路公司界碑

开满鲜花的寂静站台

1897年,盛宣怀受命重建铁路后命名为淞沪铁路,该铁路依照原先被拆除的吴淞铁路原线而建,1898年9月1日通车。淞沪铁路从南往北依次设有宝山路、天通庵路、江湾镇、三民路、高境庙、何家湾、蕰藻浜、吴淞镇、炮台湾9个车站,淞沪铁路全长16千米。

淞沪铁路示意图

初随着淞沪铁路建成后,其南中北三段的命运各不相同。南段因为比邻上海公共租界,周边地区日渐繁华起来。形成一片中等档次的社区,路东居民中广东籍人士和日本侨民较多;路西则为闸北华界,多为来自内地的华人。

“一二八(1932年)事变”和“淞沪会战”(1937年)期间,由于淞沪铁路两侧是中日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争夺的地区,淞沪铁路也经历了战火中受到严重破坏摧残。战后后的淞沪铁路千疮百孔难以为继,尤其是路西部分地区从此演变为贫民窟,南段线路也从此名存实亡了。

我在凭吊了吴淞镇站遗址后乘坐明珠铁路(轻轨三号线)从吴淞镇前往汶水东路站(原淞沪铁路江湾镇站就在它的北面不远处),短短的十多分钟就到了。明珠线的这一段路程就是在淞沪铁路线遗址上建造起来的。

旧址保护纪念地位于明珠线汶水东路站旁

淞沪铁路北段中薀藻浜至炮台湾段在38年后遭到日本侵略者的彻底拆除,其余部分一直坚持到上世纪中,从最初的客运线路沦落为货运线,在58到70年间逐渐被边缘化后和南段一样沉寂在历史的河流中了。

带孩子的旅客

只有江湾至何家湾段的中线,因为并入了后来的沪宁铁路,成为沪宁线的一个以货运为主的支线而得以保留至今。但随着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中段线路退出历史舞台也将指日不远了。

站台旁的信号员

站台外的黄包车夫

其实,真正的淞沪铁路江湾镇站遗址应该在现在的纪念路车站西路口,只不过那里今天依然是交通要道,无法为纪念广场腾出地方来,所以纪念场馆只能沿着铁路线往南移了三百多米,放在了明珠高架线的下面。这是虹口寸土成金的环境中一个无奈的选择。纪念场馆建成似乎已有一年的时间,但至今都是木栅栏围住,还有保安看着不让人进去,仿佛其中珍藏着什么宝贝似的。

遗址旁的淞沪线江湾镇站复原场景

站在栅栏外注视着眼前的一幕,头顶上传来明珠线(轨道三号线)呼啸而过的声音,仿佛是历史在向你发出阵阵回音。

淞沪铁路这条中国最早的铁路经历了百年沧桑后,到了1997年才被明珠线所取代,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明珠线轻轨列车

{strong}{/strong}

明珠线与原淞沪线重合部分示意图

1997年淞沪铁路拆除,沿原线路建成高架铁路(轨道交通三号线),2000年12月投入运营,在原淞沪铁路上设有宝山路、东宝兴路、虹口足球场、赤峰路、大柏树、江湾镇、殷高路、长江南路、淞发路、张华浜、吴淞镇共11个车站,现已向北延伸到宝钢。

历史的消失点

历史的消失点有时候会和现代融合在一起,如同经历了百年沧桑的淞沪铁路,站在江湾镇站原址上沿着铁路线望去,紧闭的铁门锁住的是下面一段过去的岁月,上面的高架正通往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