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上的今天>清朝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诞辰

清朝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诞辰

在239年前的今天,1785年8月30日(农历1785年7月26日),清朝后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诞辰。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侯官鼓东街(今福州市鼓楼区)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

道光七年(1827)六月任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一月即调任江宁布政使。道光十年(1830)秋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调任河南布政使,擢东河河道总督。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滥成灾,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对保障江汉沿岸州县的生命财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838年12月31日(道光十八年),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鸦片战争爆发后,定海失陷,琦善到广州,在英侵略者威胁利诱下,擅自签定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的《穿鼻草约》。但他却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林则徐。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

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为进剿太平军,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在赴任途中,1850年11月22日暴卒于潮州普宁县行馆,终年66岁。死后晋赠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历任一切处分悉行开复,谥文忠。

延伸阅读:林则徐书法小议

延伸阅读:林则徐书法小议

鸦片战争失败后,对外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于1842年8月29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完全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瘴雨蛮烟,香港沦落外国侵略者之手。百余年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终于使得祖国金瓯重整,洗雪百年国耻,喜迎香港回归。然而,在此举国欢庆的日子,人民难以忘却过去的历史,难以忘却那些在民族危难的关头挺身而起的英雄们。林则徐,就是其中的一位。

林则徐曾与龚自珍、黄爵滋、魏源等提倡经世之学。1838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极力倡导严禁鸦片,尝上言曰"鸦片之害,甚于洪水猛兽""鸦片流毒已甚,非难于革瘾,而难于革心。欲革玩法之心,安得不立怵心之法""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旋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输入,与总督邓廷桢协力,强令英美烟犯缴出鸦片20283箱,当众销毁于广州虎门海滩。林则徐还积极筹备海防,与水师提督关天培并肩御敌,在穿鼻洋等地屡败英军武装挑衅。不久,他遭投降派谗害打击,被革职,并遣戍新疆伊犁,于此间他兴自知水利,垦辟屯田。后起用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归。1950年受命钦差大臣,往广西平定农民起义,沿途劳顿,旧疾复发,溘逝于广东潮州。描述林则徐的一生,可歌可泣的政绩无疑是主要的。《注代七百名人传》把林氏列于"国事·边务"条中,而对其政事之余的其他才能则没作涉及。其实,林则徐除了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同时他在朝野之间亦以雅善书法而闻名。"弟日来颇添酬应,委书之挂屏、绫福,再容旬日奉缴""拟为写数章于属书挂屏之上,而日来纸帧、便面堆积几案,腕下尚未能稍稍清厘,日内容当为之也"(道光22年致刘闻石书札),可以想见,当时向林氏索书者着实不少。郭松苍《竹间十日话》说,林氏由西安赴戎,随身之物除常阅书籍外,还有"公卿求书绫绢宣纸",途中,无日不为人书字。大量的书法实践使得林氏书法日臻成熟。

林则徐书法的主要成就是行草,而又以《集王圣教序》为基本路数,属于传统派系,通篇秀劲乃其可贵之处。同时,从林氏楷书作品亦足可见其临池之功力。林氏在1827年(道光七年)《跋沈毅斋墨迹》中说:"初学临摹辄舍唐人矩范而躐等于钟张羲献,是犹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卧必矣。"(《云左山房文钞》卷四)可见,林氏有自己的学书心得,从唐人入手是他的主张。实际上,林氏并没有忽视"取法乎上"的传统共识,其楷书,不拘泥于某家框架,也并不纯然是唐人的规矩,还在点划使转之间偶尔透露出晋人的风度,愈是晚期之作愈如此,这不能否认是林氏的聪明。

在数千件林氏传世的尺牍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书法艺术珍品:不光是指其史料价值。他的手札,相对大件书法作品,往往笔墨更加轻重随意--或下笔边绵,或错落有致,或倚侧生姿。尤其是在对亲朋好友吐露胸怀时,更无疑虑矜持,笔随情发,一泻自然而已。有时家书语句,更现朴讷真情,读令人肃然起敬。如《谕儿书》:"尔若堪弃文学稼,是余所最欣喜者。盖农居四民之首,为世间第一等最高贵之人"。

林氏的书法取势,端重安详,绝无矫揉造作的气息,虽不属于雄强一路,但他在鸦片战争中力主禁烟积极抵御英军入侵的举止却是惊天动地的,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他所拥有的,是一股中华民族固有的浩然正气、凛然大义。

林则徐画像

林则徐书法

林则徐书法

林则徐书法

林则徐书作

林则徐书作

林则徐书作

林则徐书作

林则徐书作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节录《画禅室随笔》行草册页

林则徐临《皇甫君碑》

林则徐临《皇甫君碑》

林则徐临《皇甫君碑》

林则徐临《皇甫君碑》

林则徐临《皇甫君碑》

林则徐临《皇甫君碑》

林则徐临《皇甫君碑》

林则徐临《皇甫君碑》

林则徐临《皇甫君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