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诗词古文>可朋生平

可朋生平介绍

可朋(约896—963),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城东人,幼聪慧过人,晚年披缁于丹棱县城南九龙山竹林寺,《十国春秋》卷第五十七·后蜀十有《僧可朋传》。>>查看可朋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可朋平生不拘佛家法度,酒量过人,自号醉髡,世称“醉酒诗僧”。曾积酒债无以偿还,常借诗朋好友之资以度岁月。 可朋善诗,常借诗抒发情感,陶冶性情,喜云游名山大川,焕发创作激情。与入仕诗人卢延让、欧阳炯、隐士方干、诗僧齐已、贯休为诗友交,应酬唱和,吟咏赠答,往来无容丰富,硕果纷呈。欧阳炯以之比孟郊、贾岛,以其贫而好酒,时周济之。

  可朋诗主要宣扬佛门宗教思想,阐发、体现佛教的哲理。也有揭露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情受苦受难的人民、表现抚时感事的忧愤之作。还有描写祖国山川秀美,激发人们爱国之情的诗作。其诗艺术风格或明快、或凝重、或疏淡、或旷远、或晦涩、或峭刻,多彩多姿,的确是留给后世的一笔财富。

  宋·龙袤《全唐诗话·卷六》记载有僧可朋的故事:可朋,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885年—963年),出生于丹棱县城东门外枫落村。20岁在本县栅头镇(即今杨场镇)九龙山净众寺(今竹林寺)削发为僧,后任住持。

  一年夏日,可朋应时任丹棱县令的欧阳炯之邀至寺外依林亭把酒临风,往来唱和。入得依林亭,但见亭中置一圆桌,桌上摆满了山珍与美味佳肴。众友寒暄之后便纷纷落座,独可朋双目凝视山外碧野,入神不语。众友疑惑不解,随目光望去,只见田野之中有数十名农夫正赤着背顶着烈日的灸烤在薅秧。可朋回首长叹一声,即赋诗一首,名曰《耘田鼓》,以赠欧阳大人:

  农夫田头鼓,王孙筵上鼓。

  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

  愿我天公降之以雨,令桑蔴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足。

  听罢,欧阳炯满面羞色,无地自容,即命随从撤去酒筵。事后,人们便将依林亭改名为“善讽亭”。所谓“王孙筵上鼓”,有人估计是他们喝酒时玩击鼓传花,输者罚饮酒一杯,作诗一首。

  《唐诗纪事》载:“欧阳迥与可朋为友,是岁(五代后蜀广政十九年,即公元957年)酷暑中,欧阳命同僚纳凉于净众寺,依林亭列樽俎。众方欢,适寺之外皆耕者,曝背烈日中耕田,击腰鼓以适倦。可朋遂作耘田鼓诗以贽欧阳。”

  《历代词话·卷三·五代十国》也载:炯事孟蜀后主,时号五鬼之一,曾约同僚纳凉于寺,寺僧可朋作耘田鼓歌以刺之,遂撤饮。

猜你喜欢

  • 韩仙姑

    韩仙姑,生卒年不详,宋女词人,有代表作《苏幕遮》一首留存于世。

  • 袁袠

    袁袠(zhì)(1502—1547)字永之,号胥台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袁鼏第四子。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年四十六岁。五岁知书,七岁赋诗有奇语,廿四岁乡试解元,明年考进士,张璁先看到他的考卷,非常赏识,力主取他为状元。但其余考官误以为这份考卷出于他的党羽之手,就共同商议,把他压低为二甲一名进士。榜发后,张璁见到袁袠,道出缘由,不料袁袠耿直,既不道谢,更不答理,张璁大怒。后来袁袠主持河南乡试,以选拔得人著称。

  • 上官仪

    上官仪(608年-665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朝宰相、诗人,才女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早年曾出家为僧,后以进士及第,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 沈亚之

    沈亚之(781—832),字下贤,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沈亚之初至长安,曾投韩愈门下,与李贺结交,与杜牧、张祜、徐凝等友善。举不第,贺为歌以送归。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第进士。泾原李汇辟掌书记,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大和初,柏耆为德州行营诸军计会使,召授判官。耆贬官,亚之亦贬南康尉。后于郢州掾任内去世。沈亚之兼长诗、文、传奇,曾游韩愈门下,以文才为时人所重,李贺赠诗称为“吴兴才人”

  • 程钜夫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因受元世祖赏识,累迁至集贤直学士,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程钜夫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 顾贞观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赵湛

    明末清初直隶永年人,字秋水,号石鸥。明诸生。入清不仕。与申涵光、张盖等同开河朔诗派。有《玉晖堂集》。

  • 张昌宗

    张昌宗(?-705年),定州义丰(今河北省安国)人,排行第六。美姿容,人称六郎美如莲花。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张昌宗经太平公主推荐入宫侍奉武则天,张昌宗向武则天推荐了哥哥张易之,兄弟一起入寝宫侍奉。朝内高官、宗室并称易之、昌宗二人为五郎、六郎。张昌宗官至春官侍郎,封为邺国公。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敕张昌宗和李峤、张说等学士编撰《三教珠英》。武周晚年,与其兄张易之把持朝政,败坏朝纲。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十二日,张柬之、敬晖、桓彦范、崔玄暐、袁恕己、李多祚等大臣趁武则天病重发动神龙政变,迎李显复辟,诛杀张昌宗、张易之。

  •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陈瓘

    陈瓘(1057-1124年),字莹中,号了斋,沙县城西劝忠坊人。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陈瓘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