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恭先
周恭先,字平山,一字素芳,新化人。乾隆丙戌进士,官建水知县。
- 曾肇
曾肇(1047-1107),字子开,号曲阜先生。宋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曾易占之子。曾巩异母弟。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北宋政治家、诗人。历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自幼聪慧好学,师承其兄曾巩。重儒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章法。容貌端庄,为人忠厚仁义。为官40年,历英、神、哲、徽四朝,在朝任过礼、吏、户、刑四部侍郎和中书舍人,对朝中事敢直抒胸臆;在14个州、府任地方官时,多有政绩,为人称颂。
-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 汤允绩
[明](公元?年至约一四六七年)字公让,濠人。生年不详,约卒于明宪宗成化三年。为诸生。工诗,负才使气。巡抚尚书周忱使作启事,即席成数万言。忱荐之朝,少保于谦召询古今将略及兵事,应对如响。稍迁至指挥佥事。天顺中,锦衣侦事者摭允绩旧事以闻,谪为民。成化初,复故官。三年,擢都指挥佥事,分守孤山堡,与贼战死。允绩官京师时,与王淮、刘溥等唱酬,号景泰十才子。著有东谷集十卷,《明史艺文志》传于世。
- 李晏
(1123—1197)金泽州高平人,字致美。熙宗皇统六年进士。调岳阳丞。世宗即位,召为翰林直学士、迁侍讲学士,兼御史中丞,奏免二税户为良者六百余人。官终昭义军节度使。卒谥文简。
- 赵汝愚
赵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字子直,原籍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县),生于崇德县洲钱(今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南宋名臣、学者,南宋宗室,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赵汝愚早有大志,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状元及第。宋孝宗崩逝后,赵汝愚策划实施“绍熙内禅”,奉嘉王赵扩(宋宁宗)即位。以功升任右相,与留正同心辅政。庆元元年(1195年)遭韩侂胄诬陷,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庆元二年(1196年),于衡州暴卒(一作服药而死)。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被杀,朝廷复赵汝愚原官,赐谥忠定,追赠太师、沂国公。宋理宗时,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后改周王。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杨炎正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 邹起凤
邹起凤,字仪九,号桐淮。清无锡人。早工举业,刻苦自励。乾隆丁丑进士。性脱落,不喜为行政长官,请改就教职,历庐州、松江府教授,卒于官。著有《桐淮诗草》。
- 郑经
郑经(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一名郑锦,字贤之、元之,号式天,昵称“锦舍”,籍贯福建泉州,延平王郑成功长子,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袭封其父延平王的爵位。郑经曾经多次参与郑成功的战事。郑成功病逝承天府时,郑经人在厦门,闻叔父郑袭准备继位消息,在周全斌襄助下,前来台湾弭平郑袭,自称“招讨大将军世子”。康熙二十年(1681年)3月17日,郑经于台湾承天府去世,终年40岁,谥号文王。
- 杨方
东晋会稽人,字公回。初为小吏。为诸葛恢所识,荐郡功曹主簿。王导辟为掾,迁司徒参军事。求补远郡,欲闲居著述,补高梁太守。以年老,弃郡归。卒于家。有《五经钩沈》、《吴越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