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诗词古文>王彧生平

王彧生平介绍

王彧(413-472年),字景文,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南朝宋重臣,东晋太傅王导五世孙。美风姿,好言理,宋文帝甚相钦重。宋明帝即位,加领左卫将军,迁丹阳尹,丁父忧。起为冠军将军,拜江州刺史,封江安县侯。泰豫元年春,因外戚权重而赐死,时年六十。>>查看王彧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王彧的官职做的很大,宋文帝在位时做到尚书右仆射,宋明帝即位,又要加封他,史书上写的非常有趣,宋明帝非常想给王彧加官晋爵,拜尚书左仆射、江州刺史,都督,江安县侯,扬州刺史,太子詹事。而王彧呢,不是“固辞”就是“固让”甚至“不愿还朝”,可是明帝又坚决“不许”。

  原来王彧名重一时,常有流言蜚语影射谋反。为了保全身家性命,竟然是坚持不愿作官,屡辞内授,以求独善其身。明帝始终不允下诏书给他说:“人居贵要,但问心若为耳。”王彧不得已,只得受了官职。

  谁知到了宋明帝病重濒死的时候,还是担心王彧门族强盛,有碍社稷。派使者送诏书和毒酒去王彧府上,诏书上称:“朕不谓卿有罪,然吾不能独死,请子先之。与卿周旋,欲全卿门户,故有此处分。”

  诏书送到的时候王彧正在和客人下棋,王彧看了一遍诏书之后,看完了之后把书函封了起来,放在棋桌下面,面不改色,继续与客人弈棋。一局棋罢,黑白两瓯棋子收拾完毕,这才缓缓对众人说:”皇上赐我一死。”说罢研墨答书,并谢赠诏,举起毒酒,边边斟边对客人说:“可 惜此酒不可相劝了。”说罢仰而饮之。(南史*王彧传)

  王彧下棋,连自己的生死都能置之度外,收到赐死的诏书,仍然能够幽雅从容下完一盘未了之局,这样高贵的精神让后人敬佩不已,感怀无限。奈何吉凶大期,莫不由命,这样的人物也难逃枉死之咎,实在可叹可悲。

猜你喜欢

  • 朱之弼

    (1621—1687)顺天大兴人,字右君,号幼庵。顺治三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转工科。以敢言称,一年中四迁至户部侍郎。康熙间累官工部尚书。

  • 张齐贤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名臣。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史称其“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张齐贤去世,年七十二。追赠司徒,谥号“文定”。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

  • 石严

    生平无考。《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上。

  • 顾欢

    南朝齐吴郡盐官人,字景怡,一字玄平。家贫好学,燃松节及糠照明读书。事母孝。年二十余,从雷次宗学玄儒诸义。后于天台山开馆讲授,徒生常近百人。口不辩,善著论。刘裕辅政,征为扬州主簿,及即位建齐朝,乃至,自称山谷臣。进《政纲》一卷。武帝时,征为太学博士,不就。有《夷夏论》等。

  • 左宗植

    (1804—1873)湖南湘阴人,字仲基,一字景乔。左宗棠兄。道光十二年举人,官内阁中书。与宗棠同有名于时。诗尚朴忌巧,精天文。有《慎庵诗钞、文钞》。

  • 文矩

    长沙人,字子方。有才辩。卢挚廉访湖南,辟署书吏。成宗大德间授荆湖北道宣慰司照磨。英宗时选为礼部郎中,奉使安南,复命,进太常礼仪院判官卒。工诗文。有《子方集》。

  • 李慈铭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赵进美

    (1619—?)明末清初山东益都人,字嶷叔,一字韫退,号清止。明崇祯十三年进士。清康熙间官至福建按察使。诗清真绝俗。有《清止阁集》。

  • 朱敦儒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 杜秋娘

    杜秋娘(约791—?),《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15岁时成了李锜的侍妾。元和二年(807年),李锜正式起兵造反。后来李錡造反失败,杜秋被纳入宫中。后受到唐宪宗宠幸。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为儿子李凑的傅姆。后来李凑被废去漳王之位,杜秋赐归故乡。杜牧经过金陵时,看见她又穷又老的景况,作了《杜秋娘诗》,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