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诗词古文>徐鹿卿生平

徐鹿卿生平介绍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人。南宋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查看徐鹿卿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徐鹿卿,字德夫,是隆兴丰城人。他博览并精通经书史传,年青人都争着向他学习请教。

  徐鹿卿调到南安军学(“南安军学”,学堂名,后又改为“周程书院”,当时有“南安军学甲江西”之说)担任教授。张九成曾因为正直行事被贬官而居住在那里,徐鹿卿收集他的言行,把它刻在学校作为训诫。之前周敦颐、程颢及其弟程颐都曾在这个地方讲学,徐鹿卿进一步弘扬他们的教义,从此崇理重义的学风重新兴盛起来。徐鹿卿还制定资助士人的制度。助学的田地多在溪流、山洞等低洼之地,加上以前征收赋税缺乏一定的尺度,农民为此困苦不堪。徐鹿卿好好地慰问、安抚他们,从此再也没有拖欠租税的人。后来强盗兴起,环城的房屋许多都被毁坏,只有学校幸免于难。徐鹿卿说:“这是强盗也不想骚扰我们的缘故啊。

  真德秀称赞徐鹿卿心气平和、言行正直,有关爱百姓之诚心。徐鹿卿就被调职去主管尤溪县。德秀驻守泉城时,又调任徐鹿卿为南安的县令。徐鹿卿以不便供养母亲而请辞。德秀说:“我们道同志合,一起来救助民众,还害怕你的母亲不让你来吗?”徐鹿卿进去禀报母亲,母亲欣然答应。到了南安后,徐鹿卿首先免除那些没有依据的科税,厘清登记户口、土地的薄册,偿还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的各种赋税,疏通百姓上访的渠道,平反冤案错案。南安因此变得非常安定。

  某年督府要强行收取秋熟谷物的赋税,要建昌要交纳米粮五千斛。徐鹿卿据理力争,说:“我的官可以不做,但米粮是决不会交的。”百姓恐怕徐鹿卿被调走,纷纷请求交粮来完成督府的任务。徐鹿卿说:“百姓为我考虑得很周全了,难道我就不替百姓着想吗?”最终在徐鹿卿的坚持下,建昌被免掉了秋税。

  某年收成不好,闹了饥荒,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徐鹿卿就拿出府中贮藏的米粮三千多石,以半价来出售,除了一部分冲抵府库的利钱,又拿出一万七千缗钱来救助灾民,劝居民收养那些被遗弃的小孩,由官府每日补助他们钱、米。所救活的人有几百人。徐鹿卿平时宴集也不演奏音乐(以节约开支)

  岳珂驻守当涂时,私自制造茶、盐,自己在幕后操纵来获取暴利,各种滥征的捐税名目繁多,导致路上再也没有商旅出行,民生反而比从前更加艰难。皇上命令徐鹿卿去核查此事,当地的官吏听说后争着逃跑、躲藏。徐鹿卿给他们一个交待问题的宽松的期限,并亲自去核查情况,全部掌握这些人犯案的证据。后来岳珂被免职,徐鹿卿兼任太平的主管,又暂时掌管茶、盐事务。

  鹿卿在家中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喜怒不形于色,从来不计较个人恩怨,他的亲族、同乡都对他有好感。他做官时,廉洁节俭,刚直不阿,一分一毫都不乱拿,他的房子也简陋得仅仅能够遮蔽风雨而已。

轶事典故

  长庆年间,李渤出任桂管观察使,表奏名儒吴武陵为副使。按先例,副职上任时,要拿着弓箭袋表示谢意。隔了一些日子。李渤在球场设宴,酒喝到高兴时,吴武陵听到一些妇女聚在看棚上看,吴武陵觉得这是耻辱,非常生气,想报复一下。于是上高台盘坐,提起衣裙尿尿。李渤喝了酒,看到后异常愤怒。命令卫士把吴推到衙门斩首。当时有一个衙门校官叫水兰,想到这样做不好,很巧妙地阻止了这件事,派了许多人保护吴武陵。李渤大醉,人们搀扶着他回去睡觉,到天亮才醒。听到家里的人聚在一起哭得很伤心,惊奇地询问。家里人说:“昨晚听到球场喧闹,又听说你命令衙司斩吴副使,不知道什么原因,都怕闯出祸来,所以才这么哭。”李渤非常惊慌,立即命人前去衙门打听。水兰把情况都说明了:“说昨晚虽是奉了严命,但没敢那么做,现在副使还睡在衙院里,没有受苦。”李渤这才知道。第二天便早早来到衙院,很谦虚地说了自己的过错,分宾主落座后,都互相自责,更加互相尊敬起来。当时还没有监军,李渤就上奏请求让水兰任宜州州长,以此来答谢水兰。吴武陵虽然有才华,但性情强悍暴烈,人们都怕他。他曾经做过容州部内刺史,犯下许多罪行。皇帝的使者命令广州的幕吏逮捕他。这个小官吏正当年青,也自负是科举出身,一点也不宽恕,办案特别急迫。武陵感到非常气愤,所以在路边佛堂里题诗道:“雀儿来逐飓风高,下视鹰鹯意气豪。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入蓬蒿。”

猜你喜欢

  • 陈亚

    陈亚(约公元1017年前后在世)字亚之,维扬(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真宗天禧初前后在世。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进士。尝为杭之于潜令,守越州、润州、湖州,仕至太常少卿。家有藏书数千卷,名画数十轴,为生平之所宝。晚年退居,有“华亭双鹤”怪石一株,尤奇峭,与异花数十本,列植于所居。亚好以药名为诗词,有药名诗百首,其中佳句如“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颇为人所称。药名词如生查子,称道之者亦多。少孤,长于舅家,受其舅影响,熟谙,药名,有药名诗百馀首。

  • 潘徽

    吴郡人,字伯彦。少聪敏,从名家习《诗》、《礼》、《尚书》及老、庄,通其大义,尤精三史。为陈尚书令江总引为客馆令。入隋,为州博士,撰《韵纂》。秦王杨俊闻其名召为学士,就道,奉命于马上为赋,行一驿而撰成《述恩赋》,俊善之。炀帝时为京兆郡博士。以与杨玄感兄弟友善,为帝所不悦,出为西海郡威定县主簿。意不平,道卒。

  • 丘崈

    丘崈(1135-1208)南宋将领。字宗卿,江阴(今属江苏)人。

  • 解琬

    解琬(?-718年),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人。乾封元年(666年)应考幽素科考中,调任新政县尉。圣历初年迁任侍御史,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因功升任御史中丞,兼北庭都护、西域安抚使。景龙年间,迁任御史大夫,兼朔方行军大总管。景云二年(711年),再次升任朔方军大总管,改任右武卫大将军,兼检校晋州刺史、济南县男。开元五年(717年)八十多岁时任同州刺史,次年(718年)去世。

  • 祖秀实

     建州浦城人,字去华。举进士。除国子博士。靖康之乱,于太学叱责金将,身被剑击,绝而复苏。高宗闻其名,召拜礼部郎中。

  • 周维德

    周维德,字湘湄,浙江山阴人。张师济室。有《千里楼诗》。

  •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 庄肇奎

    庄肇奎,字星堂,号胥园,秀水人。乾隆癸酉举人,历官广东布政使。有《胥园诗钞》。

  • 高克礼

    高克礼[元](约公元一三三一年前后在世)字敬臣,(一作敬德),号秋泉,河间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文宗至顺中前后在世。工散曲。性淡泊。以荫官至庆元理官。为政以清净为务,不尚苛刻。克礼工古今乐府,有名于时。尝和杨维桢西湖竹枝词。所作散曲,今见雁儿落过德胜令二支。

  • 刘爚

    刘爚(1131—1216年),原名刘诏,字晦伯,号云庄居士,建宁崇安(今福建建阳县)人,南宋大臣、理学家。师从朱熹和吕祖谦。乾道八年,中进士,授山阴主簿。累迁国子祭酒,拜刑部侍郎,封建阳县开国男,署理工部尚书。嘉定九年(1216年),卒于位,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