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诗词古文>邓洵美生平

邓洵美生平介绍

邓洵美,字号不详。连州(今属广东省)人。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癸卯科或五代后汉乾祐元年(948)戊申科王溥榜进士第三人。同榜有李昉、孟宾于等。及第后邓洵美任湖南节度使周行逢幕府巡官。他只是看重邓洵美的名气,一直都没有重用过他。李昉曾私下南来与洵美相会,同年好友数年不见,感慨万千。两人相谈竟日,以诗唱和。周行逢对邓洵美与李昉的相会疑心重重。就派人假冒山贼,窜入邓洵美的住处,将其杀害。>>查看邓洵美的诗词古文

生平

高中探花无官职

  邓洵美其貌不扬,背伛偻,人称邓驮。晋见后汉帝刘知远,因貌丑没有得到礼遇

  出生于星子镇的邓洵美天资聪慧,群览百书博学多才。后汉乾祐二年(950年),邓洵美取进士第三名,即为探花。原本以为能以胸中韬略为朝廷效劳,当他信心满怀地晋见后汉帝刘知远,却因为其貌不扬、背伛偻而遭到刘知远的冷遇,未授以职。 抱负难展的邓洵美只好离开后汉都城开封,南归家乡。行至长沙时,被湖南节度使周行逢所知,周行逢听闻过邓洵美的才能和名气,便想聘其为官。可是当邓洵美来到他的官府,周行逢见到邓洵美个矮背驼就心生不满,仅授幕府巡官(相当于现在军队的参谋),此后也一直没有重用过他。

  其实邓洵美虽然其貌不扬,却是才高八斗之人。当时湖南有个大学问家叫朱昂,由于读书多,世人都称他为“朱万卷”。就是这个朱万卷在与邓洵美相识之后,自愧不如,对邓洵美的诗文才气大加推崇。

  不久,邓洵美的同年好友李昉来湖南看望邓洵美。李昉是与邓洵美是同榜进士,宋代著名学者,主编了《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太平广记》三部巨著。

  两个昔日的同窗好友见面,感慨良多。李昉见邓洵美落落寡欢、意志消沉,不禁为这位同榜高才感到惋惜。两人秉灯夜谈,依依难舍,临别之时李昉写诗一首赠与邓洵美。诗曰:“忆昔词场共着鞭,当时莺谷喜同迁。关山契阔三千里,音讯稀疏二十年。君遇知己依玉帐,我无才藻步花砖。时情人事堪惆怅,天外相逢一泫然。”诗中既有与好友结交的美好追忆,也有对时事的感慨,更表示了对好友大志难展的惋惜。

  李昉南来湘南之时已受到宋太祖的重用,被命为屯田郎中和翰林学士,到后来还做了宰相。邓洵美读了李昉的诗感慨不已,即步李韵和了一首诗,诗曰:“词场几度让长鞭,又向清朝贺九迁。品秩虽然殊此日,岁寒终不改当年。驰名早巳超三院,侍直仍忻步八砖。今日相逢翻自愧,闲吟对酒倍潸然。”诗中既有对朋友高迁的祝贺,也充满了对自己境遇的无奈。 千里迢迢南来见邓洵美,除了叙旧情,李昉还有意把邓洵美引见给宋太祖。当李昉临别要邓洵美同车一齐投奔宋朝,却被邓洵美以身体不好为由拒绝了。他宁愿“翻自愧”而守着“岁寒终不改当年”的志向,虽不被重用也甘愿追随不悔。这种事一不贰的节气是封建中国知识分子的可贵,也是他们的可悲。

诗文唱和引杀机

  《宋史》载,周行逢“使入诈为山贼,突入官署将洵美杀之,”当时湖湘一带的读书人闻此噩耗,无不为之痛惜。

  邓洵美的固执,让李昉徒叹奈何。回到宋朝后,他就把邓洵美的境遇与另一位邓洵美的同榜进士、官至太子少保的王傅说了。

  王傅也深为邓洵美才高而不遇明主深感惋惜,便也写了一首诗寄给他。诗曰:衡阳归雁别重湖,衔到同人一纸书。忽见姓名双泪落,不知消息十年余。采衣我已登黄阁,白社君犹葺旧居。南望荆门千里外,暮云重叠满晴虚。

  邓洵美与宋朝大臣诗文住来唱和,引起了周行逢的猜疑。周行逢本来是个农民,曾因犯事而被黥面———即在脸上刺过字的犯人。但适逢乱世,周行逢在战场上敢于拼命,不久便掌握了兵权,当上了节度使。 周行逢其人疑心最重,常常派出耳目四处打听对自己不利的人,一经发现便立即抓捕杀掉。有一次探子到邵州打探,因无事可报,只好向周行逢报告说,剌史刘光委经常约人饮宴。周行逢听后,竟说刘光委聚众饮酒,一定是想谋反。于是不分青红皂白把刘光委召来杀了。

  如此猜忌无度、滥杀无辜的人,当然不会放过李昉与邓洵美的会晤。而邓洵美“性情迂僻,不为人所喜”,更加不会拍马屁讨上级欢喜,因此周行逢总在心里怀疑邓洵美向李昉泄漏自己滥杀无辜等恶劣行径。

  不久,周行逢先是把邓洵美贬为易俗场官,随后派人假扮山贼,窜入邓洵美住的馆驿中将其杀害。可惜一代鸿儒就这样毁于残暴之手,当时湖湘一带的读书人闻此噩耗,无不为之痛惜。

  宋朝一统岭南后,李昉被宋太祖封为了衡州太守。李昉在衡山常常想起同榜好友邓洵美,他找到邓洵美的墓地后,写了一首诗凭吊:“侯门寂寞非知己,泽国栖遑似旅人。今日向君坟畔过,不幸怀抱暗酸辛。”

猜你喜欢

  •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穆君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 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徐惠

    徐惠(627年―650年),湖州长城人(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求早死。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其心愿。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追封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元晖业

    (?—551)北齐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字绍远。北魏济阴王拓跋小新成曾孙。少险薄,多与寇盗交通。长改节,涉子史,颇属文。仕魏历位司空、太尉,领中书监,录尚书事。入北齐,降封美阳县公,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后为文宣帝所杀。有《辨宗录》。

  •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徐养量

    徐养量,生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字叔宏,号京咸。其先祖是苏州东园人,曾祖景名始迁应城,居县城北街。至徐养量时,落籍应城已有三代。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徐养量在县城考试,考得第一名,升弟子员(秀才)。三十一年(1603年)登贤书(中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进士(同科有杨涟、左光斗),选庶常。三十八年(1610年)授任监察御史。四十八年(1620年)晋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天启三年(1623年)晋升左侍郎。天启四年(1624年),论功擢升为兵部尚书,赠少保。

  • 刘绘

    刘绘(四五八至五o二)字士章,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聪警有文义,善隶书。齐高帝以为录事典笔翰,为大司马从事中郎。中兴二年,卒。年四十五。绘撰《能书人名》,自云善飞白,言论之际,颇好矜诩。

  • 赵延寿

    赵延寿(?—948年),本姓刘,镇州(今河北正定)人,后为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养子。少美容貌,好书史。初仕后唐,尚后唐明宗兴天公主,为汴州司马,迁汝州刺史,历河阳、宋州节度使;入为上将军,充宣徽使,迁枢密使,镇守徐州。长兴三年,加同平章事,出为宣武、忠武两镇节度使。后晋天福元年,为契丹所获,出任幽州节度使,迁枢密使,兼政事令。十二年,授中京留守、大丞相。天禄二年,卒。

  • 胡铨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