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山东新泰(359)、湖北黄梅(361)、江西萍乡(371)、四川汉源、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山西之忻州、安徽之贵池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山东新泰(359)、湖北黄梅(361)、江西萍乡(371)、四川汉源、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山西之忻州、安徽之贵池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jué【音】 亦音Jué(17,77,61)。【源】 ①黄帝之后,姞姓之裔,周时蹶父之后(11,17,60)。②春秋时晋大夫韩厥之后(17)。【望】 河南、济南(17,60,418)。【布】 大
读音:Měng'èluó【源】①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呼尔哈、阿赖等地(23,63,180,260)。②原姓伊尔根觉罗氏,族甚繁分居东西二寨,西寨改姓蒙鄂啰氏(23)。 【变】①一作〔蒙鄂络〕(18
读音:dāo【源】 ①明时兵部尚书王骥平定麓川(故治在今云南瑞丽),赐土著“怕”、“刀”、“剁”三姓(60,62)。明、清时云南土司多刀姓(72,253)。②佤族邓刀氏,汉姓为刀(161)。③云南金平
读音:Shàodiǎn【源】 相传黄帝之父大丛所封之国,国号为少典,其后以国号为氏(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 俱予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词典》 注引《
读音:Mánɡē【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Yīkèmùěrhǎlǎ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疑此即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所收“也可抹合剌”之别译。
读音:Duōlìsī历史上罕见之三字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隋书》 曰: “倭国王之姓为多利思。”
读音:Zhànshī《姓氏词典》引《元和姓纂》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Jīng荆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出自芈姓。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今湖北西部),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是为荆
读音:Báo【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高雄(68,261)、山东淄博、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雁北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