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餘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韩宣子(即韩起)之后,有名馀子者,奔齐为韩馀氏,见《姓考》(4,7,9,12,60)。②汉时韩信之子亡入匈奴,景帝时子顿当末来降,馀在匈奴者为韩馀氏(8,17,6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韩馀氏者,韩氏馀子之族也。”又引 《世本》 云: “韩宣子馀子之后,因氏焉。”郑樵将其归入“以族为氏”之列。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韩宣子(即韩起)之后,有名馀子者,奔齐为韩馀氏,见《姓考》(4,7,9,12,60)。②汉时韩信之子亡入匈奴,景帝时子顿当末来降,馀在匈奴者为韩馀氏(8,17,6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韩馀氏者,韩氏馀子之族也。”又引 《世本》 云: “韩宣子馀子之后,因氏焉。”郑樵将其归入“以族为氏”之列。
读音:Lín【源】 ①古鳞国,姬姓,后灭于宋,子孙以国为氏(17)。②系自子姓。宋桓公之子公子鳞生东乡矔,亦称鳞矔,以字为氏(7,9,11,15,17)。【变】 一作麟(60)。【望】 彭城(17,6
读音:Hào【综】 古有滈水,在今陕西长安,或以水名为氏(91)。亦见《新编千家姓》(73)。大陆北方有此姓(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北方有(
读音:Téng【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大全》(91)。辽宁沈阳、四川成都(91)、台湾彰化、高雄(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辽宁之沈阳、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
读音:yáo【源】 越王句践裔孙东越王摇之后,以王父名为氏,见《风俗通》(1,7,9,12,15)。又《山海经》载叔戏生摇民,摇民居越,是为摇氏(60)。【望】 会稽(17,60,418)。【布】 上
读音:Nāmùsà门巴族姓氏,历史上属父系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Yǒusōng【源】 帝喾次妃之宗国,后因氏(17,62)。有娀,古国,在不周之北,见《淮南子·坠形训》。桀败于有娀之墟,有娀当在蒲州(故城在今晋、陕交界地区),见《史记正义》(87)。【变】
读音:Shǎngbǔ《姓氏词典》引《明史》收载,“明有赏卜塔儿。”未详其源。
读音:Xīnjiā【综】 清镶黄旗满洲护军约兴呵之妻为新佳氏(260)。
读音:yào wù gě回纥八姓,八曰药勿葛。(见《唐书》)
读音:Níshílè【综】 清镶红旗蒙古护军噶尔玛之妻为泥什勒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