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ā

【音】 今亦音A-(91)。【源】 ①商时伊尹为阿衡(官名,保护教养之官),支孙以官为氏,见《风俗通》(1,7,12,17,60)。 ②北魏时阿伏干氏、阿伏氏、阿贺氏等均改为阿氏(7,12,17,60,70)。 ③唐时右屯卫将军金城郡公阿罗憾,为波斯人,见桑原骘藏《隋唐西域人华化考引》(242)。 ④明清时云南大理府邓川州知州阿氏,为白族(253)。今白族姓。 ⑤明清时云南大侯州(今云县南)巡检司土巡检阿氏,为布朗族(253)。 ⑥明时云南巨津州(在今丽江巨甸)同知阿氏、石门关巡检司土巡检阿氏,均为纳西族(253)。今纳西族姓(151)。 ⑦明时云南开化府新现寨(在今屏边西北)土舍、乌蒙乌撒东川镇雄怀德司(在今彝良)、蒙化直隶厅南涧土县丞、蒙化州(今巍山)土千夫长、蒗蕖州(今宁蒗)土知州均为阿氏,系彝族(253)。今为彝族姓(130)。 ⑧明清时云南永宁府土知州为阿氏,系蒙古族(253)。 ⑨清时贵州安顺府土司阿姓,始于明洪武年间(72)。 ⑩清时甘肃碾伯县(今青海乐都)土司阿氏,系蒙古人(72)。 ⑪清满洲八旗姓巴尔拉氏、乌扎库氏等后均改为阿氏(180)。今满族姓(181)。 ⑫鄂伦春族阿其格查依尔氏,汉姓为阿(190)。 ⑬达斡尔族德力根氏汉姓为阿(189)。 ⑭土(195)、傣(205)、羌等族均有此姓。【望】 河南(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阿薄,北魏时鹅青之禆将(21)。阿其麟,明时代州人,嘉靖进士,知晋宁县(6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上海之松江县,安徽之贵池,河南之卢氏,山西之太原、长治、运城,甘肃之酒泉,永登,青海之天峻,新疆之塔城、布蝴津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傣、土、藏、傈僳、达斡尔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风俗通》 曰: “伊尹为阿衡,支孙以官为氏。”伊尹,商汤时重臣,曾任主管教养的阿衡之职,其后代支系子孙或以 “”为氏。② 《魏书·官氏志》 载: 北魏阿伏干氏、阿单氏、阿贺氏等,并改为单姓 “”,则此当出自鲜卑族。③清代满族姓氏乌扎库氏、巴尔拉氏亦改为单姓“”,见 《满族姓氏录》。④当今,不少民族取名时以 “”字起首,如蒙古族或有名阿拉坦桑者,简而呼为阿拉坦。原为金库之意,后将其分为姓名两部分,而自谓姓 “”。⑤达斡尔族有 “阿尔丹” 氏。或取其首音谐“”而为单姓。⑥土族之阿姓为名字所改。明洪武三年 (1370年),元朝甘肃行省郎中失喇率部归附明朝,其孙名阿吉,后以阿为姓。一音ē。

唐代有阿光进; 明代有阿其麟,代州人,宁晋知县。

猜你喜欢

  • 鳲鳩

    读音:Shījiū《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简明中国通史》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原出金天氏。少昊,号金天氏。”

  • 读音:Ěr【源】 ①尔朱氏之后,去朱为尔氏(60,62)。②蒙古族姓(344,369)。【望】 代郡(60,62)。【变】 亦作〔��〕(91)。【布】 山西汾阳

  • 岳師

    读音:Yuèshī【源】 见《中华姓府》(63)。

  • 阿单

    读音:ā dān代北人姓,后改为单氏。(见《魏书·官氏志》)阿单氏,改为单氏。(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 子陽

    读音:Zǐyáng【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公族有子阳者,其后以王父字为氏(6,12,21,60)。一说,鲁公族季桓子之后,见《姓谱》(17)。②春秋时卫国公孙赵阳之后,见《世本》(17,62)。③

  • 读音:Nán【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山西汾阳有此姓(278)。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平遥及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cóng【源】 宗氏因事加玉为琮(60,62)。【望】开封(17,418)。【人】琮师古,宋时开封人,登科进士(12,15)。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本宗姓

  • 读音:Jué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吕梁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 《姓氏词典》 引 《北史》亦收,其注称: “南北朝时有绝拔埿。”未详其源。

  • 少正

    读音:shào zhèng【源】 少正为小宰、小司徒之类官名。周时官制六官之长曰正,其副职谓之少正。少正之后,因官为氏(7,60,62)。一说,春秋时鲁国少正卯之后,见《姓苑》(17)。【望】 鲁郡(

  • 僑陳如

    读音:Qiáochénrú历史上罕见三字姓。《中文大字典》引《南齐书》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注云:“《南齐书》有侨陈如·闇耶跋摩。”或作“㤭陈如”。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