鍚
【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8)。
【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8)。
读音:Yáng【源】 ①系自姬姓。周宣王之子尚,幽王时封为扬侯(扬,故城在今山西洪洞东南15里),其后以为氏(12,21,60)。一说,春秋时霍、扬、韩、魏皆周同姓之国。扬为晋所灭,晋封与羊舌氏作采邑
读音:huí【源】 ①系自妘姓。相传为祝融之子吴回之后,以王父字为氏(7,12,15,60)。②相传为尧时贤人方回之后,见《姓源》(9,17,60)。【变】 亦作〔囘〕(252,401)。【望】 临安
读音:Shíbùtè【综】 清蒙古人姓。清宣化镇总兵观祥,姓什布忒氏,蒙古镶白旗人(61)。《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蒙古族姓。清嘉庆时宣化镇总兵观祥,姓此氏。
读音:Zhákùtǎ《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满族姓。清顺治时盛京将军乌库理姓此氏。” (按: 此当即 《清通志·氏族略》所收之“札库塔”,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Yòu【源】 见《万姓统谱》(15,21)。【布】 四川武胜有此姓(321)。【人】 幼安,汉时人,见《印薮》(15,21)。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源。汉代有幼安; 明代有幼溪
读音:Pǔzhōu【综】 代北姓,后改周氏(27)。疑即普氏。现行罕见复姓。今广西之荔浦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本为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后改为 “周” 氏。
读音:Éěrtèdé《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氏,清乾隆时贵州提督花连布,姓此氏。”
读音:Yìdòu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豆” 云: “ 《路史》 ‘俟汾氏后有俟豆氏。’ 一作 ‘佚豆’。”
读音:Yǐn【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鲁隐公之后,以谥为氏,见《风俗通》(1,7,12,15,17)。【望】 北海(17,418)。【布】 北京、上海、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人】 隐蕃,三国时
读音:Guī归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黄帝之后。相传黄帝曾被封于归藏国,即天子位后,有一支子孙留在此国,遂以“归藏”国名为姓,后去掉“藏”字,成单字姓归。二源自是春秋时胡子国。胡子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