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ǎi

【源】 ①系自纪姓。黄帝之子夷鼓始封于采,为左人,其后有采氏,见《姓考》(6,12,17,60)。 ②系自任姓,见《潜夫论》(1,17)。③北魏献帝次弟侯氏,后改为采氏,见《魏书·官氏志》(60,62)。【望】 北平(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采皓,汉时度辽将军(6,15,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乐亭、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吴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黄帝封其子於右北平采亭,因氏焉。”又,《姓氏考略》 注引 《姓考》 曰: “黄帝子夷鼓始封於采,为左人,有采氏。”亦可参考。② 《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 云: “后魏献帝次弟俣氏,后改为采氏。”

汉代有采皓,度辽将军; 明代有采凤翔,卫指挥。

猜你喜欢

  • 烏爾杭阿

    读音:Wūěrháng'ē【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鄂谟伦(23,63)。【变】 清蒙古镶红旗中有吴尔杭阿氏(259),〔吴尔杭阿〕似即乌尔杭阿之异译。【人】 乌尔杭阿玛第,清蒙古镶红旗人,世居鄂谟伦

  • 女餒普

    读音:Nǚněipǔ彝族姓氏,彝语“女”为黄牛之意,“女馁谱”即“黄牛氏族”,以之为姓。后或改单姓“黄”,盖取其汉意“黄牛”之首字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 读音:Sō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 读音:fěi【音】 旧音(Fēi)(84)。【源】 系自嬴姓。春秋时秦鍼(颛顼帝裔孙)奔晋,封于裴中为裴君,六世陵迁于解为解君,后有裴氏、��氏、斐氏、匪氏、垒氏、解氏、履

  • 读音:Jù/Jiuh,Jyu【源】壉,地名,是以地为姓,见《国立北洋大学校友录》(63)。

  • 读音:Bō【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引 《唐书》亦载,其注称: “唐有钵阐布。”未详其源。

  • 读音:Bēng【源】 《经书》:“乃伻我有夏”。伻氏为使臣之后(91)。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注云: “《书经》: ‘乃伻我有夏’。为使臣之后

  • 读音:Qí【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原姓西俄朗,后分支为二,一曰琪、一曰却木(159)。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引 《姓谱》亦收载,未详其

  • 不更

    读音:bù gēng【音】 亦音Bùgēng(19,21)。更音láng(17)。【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微子之后有不更氏,见《路史》(6,17)。②系自嬴姓。春秋时秦公子不更之后(7)。或,秦大

  • 姚里

    读音:Yáolǐ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收载; 《姓氏词典》引 《辽金元姓谱》亦收,未详其源。(按:疑此即 《金史》所载之“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