鄜
【源】 鄜,属冯翊,以地为氏(60,62,63)。鄜,故城在今陕西洛川东南。【布】 清时宛平(即今北京大兴)、今广东兴宁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 “平声”部。《姓氏考略》 注云: “音‘孚’。《史记》 ‘初为鄜畤’ (注): ‘鄜畤县属冯翊,於鄜地作畤,故曰鄜畤。’ 是鄜以地为氏。宛平有此姓。”鄜,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
宋代有鄜巴, 福建路总管。 或写作“”。
【源】 鄜,属冯翊,以地为氏(60,62,63)。鄜,故城在今陕西洛川东南。【布】 清时宛平(即今北京大兴)、今广东兴宁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 “平声”部。《姓氏考略》 注云: “音‘孚’。《史记》 ‘初为鄜畤’ (注): ‘鄜畤县属冯翊,於鄜地作畤,故曰鄜畤。’ 是鄜以地为氏。宛平有此姓。”鄜,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
宋代有鄜巴, 福建路总管。 或写作“”。
读音:yán【综】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达硕色之妻为额颜氏(260)。
读音:róng shū周大夫荣叔之后。(见《万姓统谱》)
读音:sā【源】 ①金时女真人姓(60,62)。②西夏时吐蕃人姓。折平族首领顺州刺史撒逋渴(60)。一说〔撒逋〕为复姓(31,101)。③西南夷人姓(60,62)。④回族姓(380)。【布】 安徽淮南
读音:Wángzhōu【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北京有此姓(91)。现行罕见复姓。今北京有分布,当为汉族。《中国姓氏大全》 有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按:
读音:suí【源】 ①汉时有隋昱,绥远五原人,于王莽末起兵,后归汉光武,拜五原太守(62)。此为隋姓之始。②本为随姓。隋文帝去辵为隋,遂分随、隋为二姓(17,24,60)。③明宣德中,王骥征麓川(故治
读音:Dǎn【音】 亦音井(Jǐng)(15,21),系古井字。【源】 非汉族姓(9)。见《康熙字典》(22,80,81)、《直音》(15,21)。【望】 扶风(17,418)。【布】 清时四川有此姓
读音:Tóngtí【源】 夷姓(17,62)。实乃西羌人姓,同提、同、同蹄皆为铜鞮氏之后,以区别支庶,取同音字为氏(25)。【望】 渤海,见《集韵》(17)。罕见复姓。
读音:Gōu【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广东顺德(363)、台湾南投(68,261)、河南内黄、陕西华县、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太原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
读音:Hūérchá《姓氏词典》引《新元史》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忽儿察·忽思。”未详其他。
读音:tài【源】 ①周文王四友之一太颠之后,见《元和姓纂》(6,12,60)。一说,文王四友为闳夭、太公望、南宫适及散宜生,太颠亦作泰颠,似非四友之一,仅为周文王之贤臣(62)。②高车薛干部有太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