郿
【源】 周有郿邑,故城在今陕西眉县东北;又,春秋时鲁有郿邑,故城在今山东东平西。或以地为氏(62)。亦见《中国著作号码编制法》(63)。
《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收载。未详其源。(按:周有郿邑。《诗·大雅》: “申伯信迈,王饯於郿。”食采於此者,或以邑为氏。周郿邑故城在今陕西郿县东北。)
【源】 周有郿邑,故城在今陕西眉县东北;又,春秋时鲁有郿邑,故城在今山东东平西。或以地为氏(62)。亦见《中国著作号码编制法》(63)。
《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收载。未详其源。(按:周有郿邑。《诗·大雅》: “申伯信迈,王饯於郿。”食采於此者,或以邑为氏。周郿邑故城在今陕西郿县东北。)
读音:Tūbódǎi【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秃伯歹氏(130)。【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图卜岱〕(24)。元代 “色目人” 姓氏。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读音:Wén【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引 《河南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亦收,注云: “今河南有此姓。”未
读音:Nánjǐng【综】 《北周圣母寺像碑》有南井阿仵等七人,皆姓南井(25)。系代北姓。
读音:Wū’ěrzhā【综】 清镶白旗蒙古护军锡尔德克之妻为乌尔扎氏(260)。
读音:Gàn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盱” 引《万姓统谱》云: “盱,从目从于,音 ‘于’; 一云从目从干,音 ‘幹 (干)’,当更考之。” (按: 盰、盱形近而讹,莫辨真伪,
读音:yě【源】 原系蒙古人姓(15,21,60)。【布】 北京、湖北武汉(91)、钟祥(388)、四川成都(91)、江苏武进(314)等地均有此姓。【人】 也伯先,明时安徽怀宁人,洪武初岁贡,任训导
读音:Shuān【综】 源出不详。河南息县有此姓(30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广西之荔浦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武清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闩,当指门闩,疑即以此物
读音:sī shì【源】 《周礼》夏官之属有司士(掌群臣之版,以治其政令,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以久奠食),系以官为氏(11,17,60)。【人】 司士贲,春秋时人,见《礼记》(11,17)。
读音:Dìèr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其先齐诸田,汉武帝徙之诸陵,以门秩次第田广之孙田登为第二氏(按:登,或作‘癸’。)。”此“以次为氏”,出田氏。唐代有第二·从
读音:zhòng鲁孝公子益师,字众父,其孙仲,以王父字为氏。(见《世族谱》)众氏,姬姓,鲁公子益师,字众仲,亦曰众仲,以字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