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òu

郈姓,现在一般改为“”姓,源自地名。西周时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巩的封邑名郈,后代遂以邑名为氏,称郈姓。后来改写成“”,成为“”姓的一个重要来源。

郈姓发源于今山东一带。今甘肃、安徽、湖南均有郈姓人家居住。

郈姓历史人物有春秋末鲁国贵族郈昭伯。历史上流传着他和另一位鲁国贵族斗鸡的故事,后在政治斗争中被杀。

后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八十位。


【源】 郈,春秋时鲁叔孙氏之邑(故城在今山东东平南40里)(7)。鲁孝公八世孙成叔为郈大夫,因以邑为氏(4,12,60)。一说,为鲁孝公之子巩之食邑,是为郈惠伯,因氏(17)。【望】 东海(17,60,418)。【变】 郈与后,厚相通(60,62)。【人】 郈敬子,春秋时鲁大夫(4,17)。郈常,汉时少府卿(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山西之寿阳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 “亦作 ‘后’。鲁孝公八世孙成叔为郈大夫,因以为氏。”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郈邑在今山东东平东南。望出东海。

春秋时鲁有郈昭伯; 汉代有郈常。

猜你喜欢

  • 赫咠

    读音:Hèqì《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 收载,后或有改为单姓“嚇”者。未详其他。

  • 读音:tóng【源】 ①系自姒姓。周时彤伯,盖系彤城氏之后,见《史记》(60,62)。②系自姬姓。周成王支庶封于彤(故城在今陕西华县),后以国为氏,见《路史》(11,12,17,21,60)。【变】

  • 焉支

    读音:Yānzhī【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焉支,即燕支,今已通作胭脂,为染红之草名。又,焉支为山名,在今甘肃山丹东南。匈奴歌曰,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故山名与胭脂草有关,见《辞

  • 读音:xuán【源】 黄帝之后有旋氏,即儇姓(60,62)。【布】 广东新丰(296)、顺德(363)、台湾新竹、桃园、屏东、台北、台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旋善,明时江苏江都人,宣德

  • 術甲

    读音:Zhújiǎ【源】 金时女真人姓。术甲为部落名,以部为氏(71,397)。部人散居上京(今黑龙江阿城白城子)、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等地(397)。【变】 ①亦作〔术要〕(60)、〔术要甲

  • 读音:sì【源】 ①相传夏禹之母吞薏苡而生禹,因姓姒氏(9,11,21,60)。一说,姒姓为伯鲧之姓。鲧为尧之崇伯,尧赐鲧姓姒。禹为其子。春秋时杞国为姒姓之裔国(7,12)。 ②相传少昊子台骀封于诸汾

  • 度朱厄

    读音:Dùzhū’è【综】 布朗族芒人姓。世居云南金平三区普角乡,系氏族名,汉姓为白(157)。

  • 敖色喇庫

    读音:osèlǎkù【综】 清镶蓝旗满洲步甲勒尔泰之妻为敖色喇库氏(260)。

  • 杜寧肯

    读音:Dù'níng kěn【综】 鄂伦春族姓。杜宁肯为氏族名,世居黑龙江逊克、嘉阴等地,汉姓为杜(190)。鄂伦春族姓氏。本氏族名,或以为姓。世居逊克、嘉阴一带地方。后或改单姓 “杜”,盖取

  • 读音:Qíng/Chyng,Ching【综】源出不详。北京有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