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ióng

【源】 春秋时周大夫邛叔食采于邛(故城在今四川邛崃县),遂以邑为氏(17,60,62)。亦见《姓苑》(21,24)。【变】 亦作〔卭〕(9,11,17)。【望】 蜀郡(17,418)。【布】 浙江萧山(209)、余姚(389)、云南东川(380)、开化(310)等地均有此姓。【人】 邛疏,周时封史(15,17,21)。邛林,明时兰阳人,永乐中任汀州府同知(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榆次、浙江之余姚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① 《续通志·氏族略·补遗》 注云: “蜀中地名。” “以地为氏。”② 《姓氏考略》据 《路史》 注云: “周大夫邛叔食邑,因以为氏。” 《姓氏词典》 称: “(邛邑) 故址在今山东城武。”

周代有邛疏; 明代有邛林。

猜你喜欢

  • 於丘

    读音:yū qiū【源】 於馀丘为周时小国(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北),后世省馀字,以於丘为氏(60,62)。【变】 亦作〔於邱〕(17)。【人】 於丘峤,汉地宛朐人(21)。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 读音:Wéi【综】 音背,见《姓苑》(9,15,63)。今音辉(Huī)(62,73,91)。《姓氏词典》引《五方元音》收载,其注云:“以服饰品为姓氏。袆,‘妇人之袆,即香囊’。”一音huī,亦姓

  • 读音:Biē【源】 古鼈国,即古时牂牁郡之鼈县(故城在今贵州遵义西),后以国为氏,见《姓源》(17,62)。一说,古蜀帝之相鼈令(令一作灵)之后(17,60)。【变】 一作鳖(17)。【望】 蜀郡(1

  • 比夏

    读音:Bǐxià珞巴族姓氏。出自崩如部落。本父系氏族名,或以代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咩屈

    读音:Miēqū【源】 西夏人姓(240)。

  • 尼瑪察

    读音:Nímǎchá【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一派,出尼玛察、滹野、拉发、黑龙江、吉林乌拉、讷殷、管、凤凰城、长白山、绥分、乌苏里库雅拉等地(23,63,180,260)。源自金时女真人尼质阿姓。【变

  • 无终

    读音:wú zhōng晋大夫有舒鲍无终。(见《世本》)无终地为今之玉田县,以地为氏。(见《姓氏考略》)

  • 色赫圖

    读音:Sèhètú【综】 清圣祖康熙帝之谨嫔为色赫图氏(72)。

  • 长芦

    读音:cháng lú与“长卢”同。

  • 俱羅

    读音:Jūluó【综】 晋末十六国后秦(姚秦)时姓,后改为俱氏(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 “俱” 姓云: “当为俱罗氏所改。”可知有复姓俱罗氏。未详其源。《姓氏词典》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