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iè

【源】 ①系自姜姓。炎帝之裔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谢(故城在今河南唐河南),后失爵,以国为氏(6,9,12,17,60)。②唐弘文馆直学士谢偃,卫州人,本姓直勒,其祖孝敬仕北齐,改姓谢氏,见《旧唐书·文苑传》(60,242)。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今满族姓(344)。④土族谢加氏后改为谢氏(194)。⑤台湾土著(65)、蒙古(344)、土家(387)、苗(117)、彝(130)、朝鲜、回、黎、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北魏时赐龙骧将军谢懿为大野氏(7)。【望】 会稽、陈留(17,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72%,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广东、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多此姓,4省谢姓约占全国汉族谢姓人口45%。【它】 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过日本姓平尾,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命重新改姓谢(65)。【人】 谢恩,春秋时鲁人(15)。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江,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安徽之泾县,江西之金溪,广东之澄海,贵州之从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鲜、彝、傣、壮、白、蒙、满、水、瑶、苗、土、畲、藏、仫佬、仡佬、土家、布依、纳西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姜姓,炎帝之裔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谢,今兖州龚邱县谢城是也。后失爵,以国为氏。” 《姓氏考略》 注引 《姓谱》亦云: “周宣王时,申伯作邑于谢,后为氏。” ② 《姓氏词典》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云: “出自黄帝之后。任姓之别,为十族,谢其一也。谢以失国,子孙散之,以国为氏。”③或系直勒氏所改。《姓氏考略》 据 《旧唐书·文苑传》 云: “谢偃之祖孝政,本姓直勒氏,改姓谢。” 望出陈留、会稽。④后或改为 “” 姓。郑樵注云:“谢服为鸿胪卿,后汉末出征,嫌其名姓不祥,乃改为射咸。” ⑤土家族之谢姓,由夕姓音变而得。⑥藏族之谢姓,则出自 “谢资” 氏,本部族名,以部为氏,省改为 “”。⑦土族之谢姓,出自孩如一孔。“”音变而为 “”,遂以为氏。注⑤——⑦见 《中国人的姓名》。

汉代有谢弼,东武阳人; 东晋有谢安、谢道蕴;南朝宋有谢灵运; 清代有谢希逸。

猜你喜欢

  • 读音:Qīng【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安徽淮南有此姓(362)。【人】 顷宪,汉时人,见《印薮》(15,21,63)。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南之益阳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引《

  • 忽都魯

    读音:Hūdūlǔ《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忽都鲁·沙、忽都鲁·帖木儿。”未详其他。

  • 侯叟

    读音:hóu sǒu【源】 春秋时已姓国(故城在今河南唐河)国君叔安之后有侯叟氏(1,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 云: “

  • 特格爾

    读音:Tègéěr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本辽(契丹)部落名,后入金,遂以部为氏。金灭,遂入元。《元史·列传》有舒穆噜爱新,即姓特格尔氏。

  • 读音:Jǐ纪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姜姓。炎帝之后封为纪侯(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南),后为齐灭,子孙以国为姓氏。二是改姓。由舒姓改姓而来,唐时纪迈本姓舒,后改姓纪。纪姓发源于今山

  • 範師

    读音:Fànshī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注“範”云:“为古代範师氏所改。”範,或作笵;範师,当亦作“笵师”。《姓氏考略》注“范师”云:“范与笵同。范师,为笵金之工师(按:亦即 ‘

  • 读音:Huā花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出自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姓者。二是改姓,金代范用吉改花姓,其后代子孙亦称花氏。唐代才有花姓人出现于史书记载。花姓发

  • 阿都

    读音:Ādū【综】 明时云南建昌府(故治在今四川西昌)土司姓阿都,系彝族,后改为都氏(129)。《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云: “宋有阿都督。元有阿都善信。”未详

  • 读音:Céng【源】 系自姒姓。夏少康之子曲烈封于鄫,一作缯(故城在今山东苍山西北),子爵,以国为氏,后有缯氏、鄫氏、曾氏(7,11,17,60)。一说,缯国故城在今河南方城境(91)。【望】 安邑(

  • 读音:Huái【音】槐氏有Huái、Huí二音(12,21)。且源出不同,参见槐(Huí)氏。 【源】夏王帝槐之后,见《姓苑》(7,12,60)。 【望】广汉(21,60),广陵(418)。 【布】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