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
【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安徽淮南(362)、辽宁(63)、河北武清、北京大兴(62)、台湾台北、台中、新竹、彰化(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江西之奉新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安徽淮南(362)、辽宁(63)、河北武清、北京大兴(62)、台湾台北、台中、新竹、彰化(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江西之奉新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shí zǔ【源】 季连产什祖氏,什祖氏产内熊,见《大戴礼·帝系》(76)。《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大戴礼·帝系》注云: “季连产什祖氏。什祖氏产内熊。” 未详其他
读音:Hé【源】 古阖字,见《纂文》(7,12,15,60)。春秋时吴王阖闾支庶之后有㧁氏,见《路史》(17,60)。【望】 平卢(17,418)。【变】 一作〔
读音:Sàjí珞巴族姓氏。出自博嘎尔部落,属父系氏族,以之为姓。《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收载。
读音:Sì【源】 系自姬姓。郑穆公子,字子驷,其孙乞,以王父字为氏(6,7,9,11,17)。【望】 荥阳(17,60,418)。【布】 湖北钟祥有此姓(388)。【人】 驷偃,春秋时
读音:ruò gān【源】 若干为漠北地区鲜卑族部落,以部为氏(70,78)。其先与魏俱起,以国为姓(6,12,17,27,60)。【变】 ①北魏时改为若氏,一说,改为苟氏,见《魏书》(7,27,60
读音:Bùgēng珞巴族姓氏,出自苏龙部落。本母系之氏族名,其图腾为鸡蛋。或以氏族名代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Dégé【源】 藏族姓。源自唐时吐蕃松赞干布王朝给有功之臣所封领地和封号(170,252)。
读音:Bēi【源】 见《姓苑》(15,21,62)。舜之后象封于有庳(故城在今湖南道县北),其后有象氏,庳氏,畀氏,鼻氏(19,21)。罕见姓氏。《万姓统谱》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注据《姓苑》
读音:duō【源】 ①商有多父鼎,多姓始此(60,62)。②汉时无锡侯驺多军之子卯,以王父名为氏(7,60)。一说,越王之后有多姓,见《姓源》(17)。③复姓多于、多兰氏有改姓多者(7,24)。④唐时
读音:zǐ gōng【源】 系自姜姓。春秋时齐顷公之子俦,字子工,其后有子工氏(6,12,17,21)。【变】 一作〔子功〕(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