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蒙古

蒙古

读音:měng gǔ

【源】①蒙古,族名。辽、金时又译萌古、蒙骨、蒙古里等。唐代为室韦之一部,称蒙兀,居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畔。回鹘国亡,西迁,进入蒙古高原东部,分迭儿列斤、尼鲁温两大支,繁衍为许多部落。金代,各部趋向联合,称合木黑蒙古。至元太祖并蒙古高原各部,建蒙古国(397)。以部为氏(71)。又,《元史》中称蒙古氏者,乃本部人,以部为氏。而称蒙古某氏者,此乃别部人来降,编入蒙古军,赐姓蒙古氏,所谓俾氏族(23,24)。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土默特(23,63,260)。③元时都元帅察罕,本姓唐古鄂摩克氏,太平本姓贺氏,均赐姓蒙古氏(24)。 【望】彭城(71)。 【变】亦作〔忙古〕、〔萌古〕、〔萌骨〕、〔蒙刮〕、〔朦国〕、〔蒙葛〕、〔蒙哥〕、蒙括等(71)。《高丽史》作〔蒙古拽〕(431)。至清亦有改称蒙果者(180)。 【人】蒙古纲,金时咸平府猛安人,本名胡里纲,承安进士,累官至副元帅,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61)。蒙古丑闾,元时元统进士,累官京畿漕运副使,出知安陆府(57)。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乃 “蒙兀”之音转,其意为“”。《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金代,为女真族姓氏。其源有二: 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承安二年进士蒙古纲是也; 又,《金史·百官志》 “黑号之姓有蒙古氏,与《元史》所载‘赐姓蒙古氏’者异。”金代有蒙古呼喇,右补阙;又有蒙古满都,大兴主簿。②至元代,则为蒙古族姓氏。其源有别:“本为部名,遂以为氏。元太祖创业于此。”又,或为赐姓:“察罕本姓唐古鄂摩克氏,太平本姓贺氏,并赐姓蒙古氏。”又,“别部人来降编入蒙古军者,于本姓上加‘蒙古’二字。睿宗时贾实喇本姓贾氏,赐名实喇,俾氏族于蒙古人同。”《续通志·氏族略》按:“元人称蒙古氏者,皆本部人,盖即系籍之义。其别部人来投者,於本姓上加‘蒙古’二字,即所谓‘俾氏族与蒙古人同’也,至察罕、太平之称‘赐’蒙古,究属作史者之讹传耳!”③至清代,仍为蒙古族姓氏。世居土默特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乃金、元蒙古氏之后裔。《清通志·氏族略》按:“蒙古本部名。金时有蒙古呼喇、蒙古满都诸人,盖以部为氏;至元太祖入居此部,后创大业,以之赐姓,‘蒙古’遂为元之总部,而蒙古氏为大族。考《元史·列传》中有称蒙古氏者,此本部人,以部为氏者也;有称蒙古某氏者,此别部人来降编入蒙古军,因而赐姓者也。今蒙古中尚有此氏,盖即金、元之遗族,为蒙古诸族中之一姓云。”

猜你喜欢

  • 有娀

    读音:Yǒusōng【源】 帝喾次妃之宗国,后因氏(17,62)。有娀,古国,在不周之北,见《淮南子·坠形训》。桀败于有娀之墟,有娀当在蒲州(故城在今晋、陕交界地区),见《史记正义》(87)。【变】

  • 社魯

    读音:Shèlǔ【综】 清镶蓝旗满洲笔帖式博济之妻为社鲁氏(260)。

  • 伊布杼克

    读音:Yībùzhùké【综】 清蒙古人姓。伊布杼克桂城,字仲藩,清蒙古镶红旗人,世代京口驻防,由生员入武备学堂,考送日本振武、士官诸学校(72)。

  • 修莫拉

    读音:Xiūmòlá【综】 清镶红旗满洲人满昌之妻为修莫拉氏(260)。

  • 读音:Chuàn【源】 见《直音》(15,21,62,63)。同爨(86)。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据 《万姓统谱》 收载,未详其源。(按: 熶,即爨字之异体,当音cuàn。爨,为现行姓氏。

  • 錫克特里

    读音:Xīkètèlǐ/Sikteri,Sikteli【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九派,出卦勒察、松花江、伊兰费尔塔哈、锡喇河、叶赫和多穆哈连、卦尔佳、黑龙江、讷音、吉林乌喇等地(23,63,180,26

  • 游?

    读音:yóu yù游��,复姓也。(见《奇姓通》)游��子著书,言法家之事。(见《英贤传》)《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并注此音 (按:《字汇

  • 县孙

    读音:xuán sūn楚公族有县孙氏。(见《路史》)

  • 司甄

    读音:Sīzhēn【源】 春秋时陈公族之后有司甄氏,见《路史》(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引《姓觿》亦改,未详其源。

  • 读音:Xié【综】 源出不详。山东即墨(62)、台湾彰化(64,68,261)、陕西勉县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运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