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毌
【综】 源出不详。见《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表》(77)。
《姓氏词典》 引王述民 《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按: 当即 “胡母”之误。盖母、毌,形近而讹,致有胡母、胡毌或胡毋诸姓。)
【综】 源出不详。见《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表》(77)。
《姓氏词典》 引王述民 《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按: 当即 “胡母”之误。盖母、毌,形近而讹,致有胡母、胡毌或胡毋诸姓。)
读音:Dámógān《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其注云: “高车姓。”高车,当指高车族; 疑此姓为“大莫”之别译。
读音:fēng伏羲氏之后。(见《元和姓纂》)春秋时任、宿、须句、颛臾四国皆风姓。(见《通志·氏族略·以姓为氏》)
读音:Xián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郑樵将其归入“以地为氏”之列,且称: “齐有隐士咸邱蒙。”或作“咸丘”。详见该条。
读音:Shuāng/Shwang【综】 源出不详,或即双姓。清时四川(59),今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gōng shān【源】 春秋时鲁公族有此姓,见《潜夫论》(60,62)。【望】 鲁郡(17,418)。【人】 公山不狃(一作“弗扰”),春秋时为鲁季氏宰(7,9,12,60)。历史上罕见复姓。
读音:qí sī【综】 《琴操》有其思革子(11)。《奇姓通》有石文子,叔愆子,其思革子友也(20,63)。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收载; 《姓氏词典》引 《姓氏急就篇》 亦收。春秋时有其思
读音:yào gě luó回纥姓药葛罗氏。(见《唐书·回鹘传》)
读音:Suǒ索姓来源于商朝。王公贵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索姓为其中一支。索姓最早的活动地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索姓历史人物有索元礼,唐朝酷吏。武则天当朝期间,废除异己,索元礼承旨上书告密,被陷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大同、长治、晋城,江西之新余,云南之泸水,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Mòtè【综】清正白旗蒙古护军济兰太之妻为莫特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