耏門
【源】 宋大夫耏班随宋武公伐长狄有功,赏以一城门,谓之耏门,子孙因以为氏(7,21)。【它】 张澍认为耏门非姓,实即耏氏(26)。
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尚友录》 云: “耏门氏,宋有耏斑,以其守耏门,故以为氏。”《姓氏词典》 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 云: “宋耏斑之后,以地为氏。”
【源】 宋大夫耏班随宋武公伐长狄有功,赏以一城门,谓之耏门,子孙因以为氏(7,21)。【它】 张澍认为耏门非姓,实即耏氏(26)。
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尚友录》 云: “耏门氏,宋有耏斑,以其守耏门,故以为氏。”《姓氏词典》 引 《太平图话姓氏综》 云: “宋耏斑之后,以地为氏。”
读音:Zú【源】见《广韵》(62,80)、《姓解》(7,9,12,21)。【变】亦作鉐(7,11)。【望】彭城(11,12,15,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其注云:
读音:chǒu mén《西秦录》有将军丑门于弟。丑门于弟,汉人。(见《万姓统谱》)
读音:Jiàng《中国姓氏辞典》 收载。乃现行姓氏。其据菲律宾 《菲华时报》 注云: “今台湾有此姓。”未详其源。
读音:Yìmén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姓苑》云:“汉阳人”“以地为氏”。《姓氏考略》注引《姓苑》作“‘渔阳人有弋门氏’,盖居于弋门,以为氏。”漢(汉)、渔形近而讹
读音:Ātǎlǐjí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阿塔里吉达”。
读音:táng【源】 春秋时楚大夫伍尚食采于堂(故城在今江苏六合北),其后以邑为氏,见《风俗通》(1,9,11,15,17)。【变】 亦作棠(60)。【望】 汉阳(17,60,418)。【布】 江苏武
读音:Zháláértá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注云:“蒙古族姓。元有武昌路总管府达鲁花赤脱欢,姓此氏”。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读音:Yǒutái《姓氏词典》 有载。其注 “有邰” 氏云: “又作‘有台’。以国名为姓氏。后稷母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封于邰。”参见“有邰”条。
读音:Qiàn【源】 见《集韵》(7)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望】 京兆(17,418)。【布】 四川成都(91)、广西钦州(364)、云南东川(380)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四川
读音:Nǔl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辉发(23,63,180,260)。【变】 亦作〔努鲁〕(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辉发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