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ú

【源】 ①系自姜姓。孤竹君,殷汤时所封(亦作觚竹),汉时属辽西郡,故城在今河北卢龙南12里,孤竹君姓墨胎氏,有二子为伯夷和叔齐,有让国之贤,子孙以国为氏(6,9,11,17,60)。②汉时夜郎侯姓竹,见《后汉书·西南夷传》(7,37,60)。其传说是,有女子浣于遯水,有3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7)。【望】 东莞、辽西、东平(17,21,60,418)。【布】 台湾(64,68,261)、河北丰宁、四川、湖北等地均有此姓。【人】 竹鲁,汉时东莞人,下邳相(6,21)。竹多同,汉时夜郎国之君(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东之平度、昌乐,山西之大同、长治,陕西之韩城,云南之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仡佬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姜姓,孤竹君,成汤封之辽西,至伯夷、叔齐有让国之贤,子孙以竹为氏。”“孤竹”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北卢龙至辽宁朝阳一带,姓墨胎氏。②《姓氏考略》 据《江汉丛谈》 注云: “汉夜朗侯生于竹中,以竹为姓。”今仡佬族乃古夜朗国之主体民族。仡佬语称“盖脑”。汉意为 “”,以竹为图腾,遂以为姓。《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载: “夜朗者,初,有女子浣于遯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朗侯,以竹为姓。”

汉代有竹曾,下邳伯 (此从 《郑通志》; 《姓氏词典》 作“竹鲁”); 又有竹晏,枞阳侯; 唐代有竹承枸,开元末为宣州刺吏; 南唐有竹梦松; 明代有竹祥,太仆寺少卿; 清代有竹缘猗,顺治乙未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xì【源】 春秋时楚臣系益之后,见《广韵》(60,239)。【望】 谯郡(17,60,418)。【布】 北京、湖北武汉(91)、台湾高雄(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系谨,唐时扬子

  • 博勒克勒

    读音:Bólèkèlè【综】 清镶蓝旗蒙古护军常安保之妻为博勒克勒氏(260)。

  • 读音:Yì【源】 ①系自曹姓。邾文公迁于绎(故城在今山东平原西北20里),因以为氏(17,60)。②系自芈姓。楚公族之后有绎氏(8,17,60,62)。【布】 浙江有此姓(231)。罕见姓氏。《新编千

  • 读音:Jiǎ【源】 见《万姓统谱》(15,2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万姓统谱》 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Yíng【源】 ①周成王卿士营伯之后,见《风俗通》(1,7,12,17,60)。一说,齐大夫食采于营丘。因以为氏(17,60,62)。营为周时齐地,周武王封太公望于营丘,故城在今山东昌乐东南。②

  • 干将

    读音:gān jiāng干将善铸剑,故后以为氏。(见《路史》)干将善铸剑,故以干将得名。(见《万姓统谱》) (按:干将,人名,楚成王时人)

  • 聞佳

    读音:Wēnjiā【综】 清正红旗蒙古牲丁德璘之妻为闻佳氏(260)。

  • 褚阮

    读音:Chǔruǎn【综】 系由褚、阮二姓所合成。台湾高雄有此姓(68,261)。

  • 读音:Fū【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大全》(91)。山东新泰(359)、上海(91)、嘉定(351)、浙江普陀(297)、江山(325)、余姚(389)、奉化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

  • 悉諾

    读音:Xī'nuò【源】 唐时吐蕃酋长有悉诺氏,见《唐书·吐蕃传》(60,62,63)。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唐书·吐蕃传》 注云: “吐蕃酋长有悉诺姓。”唐代有悉诺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