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
【源】 古有秣阳国,见《地谱》(17)。亦即秣林国(7)。春秋时越王迁抹林(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城内),以国为氏,后有秣氏、末氏(7,9,12,15,60)。【变】 襄城(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秣阳国也,以国为氏。”后或改为末氏。
【源】 古有秣阳国,见《地谱》(17)。亦即秣林国(7)。春秋时越王迁抹林(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城内),以国为氏,后有秣氏、末氏(7,9,12,15,60)。【变】 襄城(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秣阳国也,以国为氏。”后或改为末氏。
读音:Rìjī【源】 彝族姓(375)。
读音:Xūmén【源】 春秋时吴大夫胥门巢居胥门,以所居为号,其后遂为胥门氏(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据《左传》 注云: “吴大夫胥门巢之后也。”以地为氏。《中
读音:jué【源】 汉官有主爵都尉(主封爵位之事官),子孙遂以为姓(60,62)。亦见《姓苑》(15,21,60)。【布】 四川成都、北京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都等地有
读音:Huángguó【源】 金时女真人姓。系出沙陀突厥,旧奉基督教,金时徙其一部于辽东,余者驻长城地域,守御北边(71)。亦称汪古。以部为氏。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望】 陇西(60,
读音:Chìqiān《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收载,未详其源。(按:疑此为“叱干”之讹,盖千、干形近似而混,致一为二: 叱干、叱千。)
读音:Báxīmì【源】 隋唐时回纥外九部中第八姓为拔悉蜜氏,其部在乌德健、北庭。亦作〔阿布思〕(421)。
读音:xīn【源】 见《姓觿》(17)。【望】 天水(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忻恭逊,明时博罗人,成化举人,任教谕(15,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尚义
读音:Sīguó【源】 见《姓苑》(9,17,60)。系古之司国政者,后以为氏(60)。【人】 司国吉,汉时朝议郎(9,11)。司国宪,汉王莽时人(11)。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引
读音:Bālīlèhū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译作: “八鲁刺忽”。
读音:guǐ后周有轨革,精历算,传于费孝先。(见《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