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鸞
【综】 见《印薮》,白即伯,亦作〔伯鸾〕氏(60,62)。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印薮》有白鸾氏。(注)云: ‘白即伯字’; 是白鸾氏,即伯鸾氏。”
【综】 见《印薮》,白即伯,亦作〔伯鸾〕氏(60,62)。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印薮》有白鸾氏。(注)云: ‘白即伯字’; 是白鸾氏,即伯鸾氏。”
读音:wū gǔ sūn其先女真乌古部,因以为氏。(见《元史·乌古孙泽传》)▲<金>乌古孙兀屯,上京路人,唐州刺史。<元>乌古孙泽,广西两江道宣慰副使。
读音:Dòubǐ【源】 楚斗伯比之孙耆仕晋,因以为氏,见《姓氏英贤传》(7,17,60)。
读音:Dǒngpíyà景颇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Dòugǔ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春秋时楚令尹斗谷於菟(dòugǔwūtú)之后,系出芈姓,以名氏为氏。《左传》 “谷”作“穀”。
读音:Xuān宣氏以谥号为姓氏。一是源于姬姓,周君王姬静死后谥号为“宣”。二是源于子姓,春秋时宋国国君死后谥号为“宣”。三是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侨如死后谥号也为“宣”,后世子孙中有人以其谥号为姓
读音:Fú《姓氏词典》 引 《唐书》、《新唐书》 收载,其注称: “唐有匐俱、匐职。”未详其源。
读音:Jùn【源】 见《万姓统谱》(15,21)。【布】 江苏高淳(305)、武进(314)、安徽淮南(362)、甘肃永昌(392)、台湾新竹(68,261)、内蒙古宁城等地均有此姓。【人】 郡敬,明
读音:Zī【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上海、北京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新疆之布尔津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Luǒmǐ【综】 彝族姓。属倮伍家支,四川盐源、云南宁蒗、永胜等地均有此姓(375)。
读音:Wéi【源】 汉时匈奴人姓。汉容成侯唯徐卢之后(60)。【望】 安定(17,418)。【布】 江苏武进(314)、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获鹿、山西之长治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