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ì

【源】 ①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故城在今陕西咸阳北),是为毕公高,其子毕万事晋,乃封于魏,居于毕者以毕为氏(7,9,12,17,60)。②系自任姓,见《世本》(3,11)。③北魏孝文帝时改出连氏为毕氏,见《魏书·官氏志》(7,12,60)。④西域毕氏,本毕国胡人,以国为氏(70)。匈奴屠各族亦有此姓(242)。⑤达斡尔族毕力央氏,汉姓为毕、杨(189)。⑥赫哲族毕拉氏,汉姓为毕(186,187)。⑦彝(130)、满(344)、蒙古(344,369)、土家(387)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间、河内、东平、太原(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1%。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多此姓,三省毕姓约占全国汉族毕姓人口70%。【人】 毕谌,三国时东平别驾(15,21)。毕众敬,北魏时须昌人,累官散骑常侍、兖州刺史,赐东平公(6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 汉、彝、土家、回、满、鲜、赫哲、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始封于此,其子文,事晋,乃封于魏,居于毕者,以毕为氏。”此当系出姬姓,以国为为氏。②据 《魏书·官氏志》 载: “出连氏改为毕氏。” 出连,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乃北魏姓。(按: 《中国姓氏大全》 以 “出连”为夏姓,误。) ③当代赫哲族之毕氏,为毕拉氏所改。“毕拉”为氏族名,或以为姓。后改为单姓“”,盖取 “毕拉” 之首音所得。④或为达斡尔族毕力央氏所改,亦取毕力央之首音而得。

猜你喜欢

  • 司褐

    读音:sī hè【综】 周时有司褐拘,见《汉书·古今人物表》。又,春秋时楚灵王大夫司褐扶,见《韩非子》(12)。司褐氏始此(60,62),《元和姓纂》作〔司揭〕(6),误。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

  • 读音:hū【源】 ①仲忽之后有忽氏,见《姓苑》(15,21,60),当以名为氏。 ②元时回回人纳速剌丁之弟云南行省左丞忽辛之后(60,62)。一说,元时蒙古姓忽辛、忽都之后均改为忽氏(91)。【望】

  • 烏納爾

    读音:Wūnà’ěr【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乌纳尔氏(256)。

  • 大叔

    读音:Dàshū《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新纂氏族笺释》云: “源于姬姓。望出东平郡。系出姬姓。春秋时郑穆公孙世叔仪后姓大叔氏。汉有大叔雄。”此“大”当音tài,故“大叔”亦音

  • 論悉諾

    读音:Lùnxī′nuò《姓氏词典》 引 《唐书》 收载,“唐有论悉诺·鲁,论悉诺·息。”未详其他。

  • 郁都甄

    读音:Yùdūzhēn【源】 代北姓(17,27)。源自东夷鲜卑郁筑鞬部,以部名为姓(70)。【变】①一作〔郁原甄〕(7,9,12,27,60)。②北魏时改为甄氏,见《魏书·官氏志》(7,17,27)

  • 侯奴

    读音:hóu nú【源】 北魏时代北人姓。亦为侯氏,见《路史注》(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路史·注》云:“(北)魏之侯奴氏亦为侯氏。”(按:疑当与“俟奴”

  • 阿兒魯

    读音:E-'érlǔ【综】 元时人姓。似系阿鲁氏之异译。暗都剌蛮,阿儿鲁氏,元元统二年任南台御史,见《至正金陵新志》(399)。

  • 南宫

    读音:Nán gōng南宫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周文王“八士”之一有南宫括,其后以南宫为姓。二是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儿子仲孙闵,居住在南宫,他的后代遂以居住地地名命姓。三是春秋时鲁国有个

  • 读音:Mù慕姓源自高辛氏,出自慕容姓。为慕容姓简化而来。早期活动于西北,后在敦煌郡形成郡望。慕姓历史人物有元代慕完,少年时聪敏好学而胸怀大志,历官侍御史、刑部侍郎,善于断案,执法平允。明代官员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