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
【源】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之后,以其居于烛地,因氏(7,12,15,17,60)。【望】荥阳(17,418)。【人】烛寿,春秋时秦丞相(11,17)。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雁北地区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 “郑人烛之武不得氏,以其居于烛地故。言烛之者,犹言介之推、佚之狐也。”望出荥阳。
春秋时晋有烛过,赵简子行人;秦有烛寿,为丞相。
【源】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之后,以其居于烛地,因氏(7,12,15,17,60)。【望】荥阳(17,418)。【人】烛寿,春秋时秦丞相(11,17)。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雁北地区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注云: “郑人烛之武不得氏,以其居于烛地故。言烛之者,犹言介之推、佚之狐也。”望出荥阳。
春秋时晋有烛过,赵简子行人;秦有烛寿,为丞相。
读音:Bāyǎ【综】 清满洲人姓。巴雅西成,清满洲正白旗人,生员,嘉庆二年任奉天府尹(254)。
读音:dà shí大食国王之后。(见《元和姓纂》)唐永徽中,大食王遣使朝贡,自言王姓大食氏。(见《唐书·西域传》)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元和姓纂》云: “大食国之后。”又,据
读音:Liú【源】 见《新编千家姓》(73)。彝(130)、苗、汉等民族均有此姓。【布】江苏武进(314)、广东化州(315)、渐江余姚(389)、海南、新疆乌鲁木齐、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
读音:qiě【音】 且有二音而分为两姓,见《文献通考》(63)。亦见《氏族博考》(16)。《康熙字典》:应读浅野切(Qiě),俗误念苴(Jū)(80)。参见且(Jū)。【源】 东乡族姓(211)。【布
读音:mǎo【源】 ①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卯氏,见《路史》(17,60)。②台湾土著姓(65)。【布】 江西广丰(328),安徽淮南(362)、云南镇雄(331)、东川(380)、甘肃康县(348)、新
读音:Jīnpī【综】 景颇族姓。属载佤支系,汉姓为金(166)。
读音:zhāo【源】 ①夏禹之臣昭明作衍历(60,62)。此乃昭姓之始。②系自芈姓。春秋时楚昭王熊轸有复楚之大功,子孙遂以谥为氏。与旧族屈、景皆为楚大族,称之三闾(7,12,15,17,60)。【望】
读音:Bùdūlǐ【综】 清镶黄旗满洲领催尹尔库之妻为布都里氏(260)。
读音:Rúyōng藏族姓氏。松赞干布时有如雍氏(族),为王族烟亲,后或以(氏)族为氏。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读音:Sījiē《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 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揭”乃“褐”之误。姑收录以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