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Wū

【源】 ①系自姬姓。黄帝之后少昊氏以乌鸟名官,有乌鸟氏,其后为乌氏(11,12,17,60)。②春秋时越王勾践之后,分居乌程者,因氏,见《路史》(17,62)。乌程,故城在今浙江湖州南25里之故菰城。一说在湖州东90里之乌镇。③汉时匈奴人姓,见《汉书》(242)。④鲜卑人姓(242)。乌桓氏之后(9)。⑤张掖乌氏,本乌洛侯国(唐时称乌罗浑,其地在今黑龙江之嫩江流域)胡人,初以国为姓,后徙甘肃张掖,始单以乌为氏(21,70)。⑥北魏时改乌石兰氏为乌氏(6,17,60)。⑦唐时乌馀氏之后为乌氏(21)。⑧金时女真人乌古论氏,汉姓为乌(71)。⑨宋时安定国国王姓乌,见《宋书·外夷传》(60)。⑩清时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有乌姓,系藏族(253)。⑪壮族先民以部族旗子颜色为姓,乌姓出于黑族(250)。⑫清满洲八旗姓乌扎喇氏、乌库里氏等后有改姓乌者(180)。⑬彝(130)、蒙古(255,344,369)、回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张掖、颍川、汝南、鄱阳(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乌余,春秋时齐大夫(17,21)。乌承恩,唐时张掖人,始为冀州刺史,嗣为范阳节度副使(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乐亭,山西之太原、晋城,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利川,湖南之冷水江,广东之高要等地均有分布。汉、蒙、白、土家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黄帝之后,少昊氏以乌鸟名官,以世功命氏。” 齐有乌馀,裔孙世居北方,号乌济侯,后徙张掖。《姓氏考略》 注引《唐书·宰相系世表》 亦云: “出自姬姓,黄帝之后。少昊氏以乌鸟命官,有乌鸟氏,其后为乌氏。” 望出颍川、汝南、鄱阳。② 《魏书·官氏志》 载: “乌石兰氏改为乌氏。” 则此似出自鲜卑族。③ 《姓氏考略》据《宋书·外夷传》 注云: “安定国,其王姓乌。”安定之国,不知其所域: 南朝宋有安定郡,地在今陕西南郑县地; 又有安定县,其地有二: 南朝宋置,故治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 又,汉置县,南朝宋改称“安定”,南齐后废,在今安南 (越南) 北境。④蒙古族之乌姓,或为乌梁海氏所改。本为部落名,以部为氏。后或取 “乌梁海” 之首音,谐以汉字 “” 而为单姓。⑤白族之乌姓,则源于氏族图腾。“” 白族语乃 “” 的意思,后或谐以汉字 “”、“” 而为单姓; 或以其意译 “” 之音,谐以汉字 “” 而为单姓。注④、⑤见 《中国人的姓名》。

春秋时莒有乌存,为大夫; 唐代有乌承玭、乌重胤; 后唐有乌震,宁国军节度使; 明代有乌斯道、乌本良。

猜你喜欢

  • 读音:Shì【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 吴諾尼

    读音:Wú'nuòní景颇族姓氏。汉意为 “刺竹”,以为氏。《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yòng【源】 ①古有用国,见《毛诗》,高唐(故城在今山东禹城县西南,乃用国之地,故有用姓,见《风俗通》(1,6,12,15,17)。②《姓氏考略》按:《毛诗》无用国,《鄘风》有美孟庸矣,据《正

  • 烏林答

    读音:Wūlíndā金代女真族姓氏。其汉姓曰蔡。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有载; 《姓氏考略》 作“乌林荅”。望出广平。金代有乌林答·胡土,破卤都尉; 又有乌林答·晖;又有乌林答·乞住,大名路猛

  • 包國羅特

    读音:Bāoguóluótè【综】 清时蒙古人姓。包国罗特台斐音,清蒙古正黄旗人,繙译举人,嘉庆十四年任和阗库伦(254)。又,清镶白旗蒙古护军阿玉史之妻为保郭罗忒氏(260),〔保郭罗忒〕似即包国罗

  • 读音:shì见《姓苑》。

  • 子車

    读音:Zǐchē【源】 ①春秋时秦大夫子车氏,以王父字为氏,其三子奄息、行仲、针虎,殉葬秦穆公,国人哀其皆秦之良(7,11,17,24)。②春秋时宋公族向氏之后,有子车氏(17)。【望】 天水(17,

  • 读音:Xiè【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四川之通江,云南之麻栗坡等地有分布。汉族有此姓。《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未详其

  • 葉劉

    读音:Yèliú【综】 当系叶、刘二单姓所合成。台湾桃园有此姓(68,261)。

  • 读音:Tóng【源】 ①匈奴大当户有铜氏(60,62)。②铜鞮氏后改为铜氏(60,62)。【它】 张澍考证,《史记·霍骠骑传》载,封大当户铜离。徐广曰,一作稠离。《索隐》曰,徐注与《汉书·功臣表》同,